杨澜问的也很犀利,说起翁帆的父亲认为女儿为照顾伟大的科学家而选择这场婚姻,是个人的牺牲。
对此,翁帆说她理解父亲的想法,但她本人从不觉得存在牺牲。
杨振宁则说从客观角度他认可翁帆的牺牲,但就两人的情感来说,他们从过去、现在、未来,都拒绝 " 牺牲 " 这个词,言下之意他们之间只有吸引。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问到杨振宁百年之后,翁帆还很年轻,如何处理这个冲突。
杨澜提到杨振宁在另外一个采访里说,年轻时的杨振宁拒绝翁帆再婚,但现在的杨振宁允许翁帆再婚。
杨振宁哈哈大笑,说一个是理性的杨振宁,一个是感性的杨振宁,他们住在同一个身体里。
翁帆的回答更有意思。她说几年前会为杨振宁让她再婚这个事闹脾气,觉得你一定是不爱我,你要爱一个人怎么会允许她再婚,但现在她的想法变了,她不再生气,而是对这句话充满了感激,因为她对爱的理解变了。
▲ 杨振宁非常自信地说,再说三四十年,人们会评价这是一段非常好的罗曼史。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将争议与烦恼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去考虑,的确是缓解一切烦恼的良药,杨老 V5
两人其实也会谈论生死问题。作为物理学家,杨振宁喜欢跟翁帆技术分析未来的世界会变成怎样,说 " 如果到那一天,你一定要告诉我 "。
2008 年,杨振宁在个人文集《曙光集》的序言里写到:
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 85 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
我这个人在现实生活里硬朗,但看书眼窝子很浅,当时看到这段话,鼻子一下就酸了。
看这个访谈里的相处细节,其实他们与普通的夫妻一样,会讲生活、讲未来,只是一般夫妻关注的是学区房、孩子成绩,他们关注的是宇宙,这些东西本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分,甚至不必强融。
但关注学区房的强行去替关注宇宙的人着急,以自己的世界观去代入一个其实自己未必了解的世界,认为 "因为我不敢,所以这个东西一定不好",恐怕并不合适。
很多人谈到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昨天我也正巧跟一个好朋友谈起。
我不太清楚男性是怎样,但我知道身边很多女性对于性的理解与感知更加宽泛与宽容。
不一定非要那 3 秒的过山车。在女性的生命里,性是一件温柔的大事儿,性就是爱。它包括温柔地说话、笑、皮一下,以及所有情意满满的肢体接触。一个温柔摸头杀带给女性的性愉悦,不一定比累了一天还非要高潮 3 秒钟差。
和谐是个人感知,不能只看表面。
看上去般配的婚姻失败的概率并不小,因为般配意味着一切顺利、考验较小。当事人不太容易被激发拼尽全力、一定要将一件事做好的内在动能。
相反看上去不般配的婚姻,能走到一起的往往都有必须走到一起的理由,这种冲破世俗偏见的动力本身,很难说不是爱。
▲ 翁帆明确说过自己是因崇拜而爱,至于杨老爱翁帆,是所有男性的生物性选择
有时候世界很美好,有时候又很奇怪。
人们热衷于看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如何倒霉,而很少去关注特立独行本身已经是一种大多数人没有体会过的幸福。
人们喜欢说爱情婚姻绝不是一个女人的全部,但当女人走入婚姻,她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甚至脸上的每一条皱纹又都被强行解读为婚姻的礼物。
翁帆嫁给年长科学家," 憔悴 " 成了她的标签。
甚至有人说她扛着棺材板当了二十年药引子,一个屁都不敢放。这种言论,表面上是为女性说话,实际上默认女性永远是被迫害者,非常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