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Cosplay 爱好者、入殓师 …… 都是饱受质疑与偏见的群体。
而《天天向上》作为一档娱乐节目,敢于关怀被误解的群体,直面各种敏感话题,实属难得。
也关注普通人生活中那些可爱的小烦恼、小忧愁。
《天天向上》有一期费尽心思,把那些拥有奇怪名字的人,从全国各地搜罗来。
不光图一乐,更看到这些人因为名字带来的烦恼。
节目一开始,就是由大张伟带领着一群张伟,演唱 " 张伟之歌 "。
拥有名人的名字,是什么体验?
居然是烦恼很多。
叫何炅的,自我介绍都没人信。
叫谢娜的,会被和班里另一个大众名字张杰拉郎。
但是再怎么惨,也比不过这位叫秦桧的朋友,不仅尴尬,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不是)。
- 会被村里的小孩打吗?
- 会。
淡定的让人心疼。
还有些名字会让人产生奇妙的联想。
叫马桶的厨师。
做药产管理的史一彪。
哪怕非常幸运,既没有和名人重名,也没和什么奇奇怪怪的词汇同音,你以为就安全了?
看看这位叫芈月的同学。
幽默外壳里包裹的人文关怀,构建了独属于《天天向上》节目气质。
它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既仰望高尚,也不轻贱世俗;
它向外看,也向内看。
它教会我们,既要识乾坤大,也别忘了怜草木青。
它将世界的广阔和人生的丰富展现在我们面前,却并不自带 " 爹味 " 的说教和价值评判。
可以理解,这档节目为什么被称为 " 综艺之王 "。
有这么一档节目作为内娱综艺的代表,也可窥见,综艺开始之初,节目组在内容上的魄力与创见。
它也打开了孩童时的我们看向外面的视野,影响了我们对许多未知事物的判断。
我们怀念《天天向上》,却也不止于《天天向上》。
还有那个娱乐设施匮乏,但内容有追求有表达的年代。
以及那段掐着时间守在电视机前,与未知的快乐相逢的时光。
对于很多陪伴我们成长的经典综艺来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像深扎在我们记忆里的定海神针,塑造着现在的我们。
如今,随着短视频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无需再通过一档节目去看世界的丰富。
告别似乎已成必然。
那就好好说声再见吧。
毕竟青春结束了。
产出综艺之王的年代,也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