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1年,濮存昕拍完《最爱》,就从影视市场消失了,再也没有出演过任何影视作品,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再拍戏了,
他说:“不是我不演,我没有机会的,影视作品也没有我的活儿,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当记者说:“我也是90后,很喜欢看您的作品啊”,
濮存昕当即戳穿他说:“no,no,不是,你是在说奉承话呢。”
记者没想到濮存昕丝毫不给他留面子,有点尴尬。
濮存昕又继续说:“今天的这个电影和电视剧的生态有问题,原来的演员是演员,现在的演员是人,现在的演员在演戏,人就毁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出了问题。说白了就是文化水平太低,不认识自己几斤几两,演戏之前没做好,难免摔跤。”
濮存昕这番话虽然听着有些直白,敢于批判整个影视市场和流量演员,
不仅如此,面对体制,他也扮演着心直口快的谏言者角色,他批评剧院,批评文化体制的言论屡屡见诸报端。
他自己也说:“我身上确实有知识分子的狂,认为我说的就是对的”,
但如果你了解了濮存昕这些年的经历来看,你就会明白,他有狂的资本和底气。
01
濮存昕,圈里人都叫他“濮哥”,
不仅仅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大哥,还因为他曾经是北京人艺的副院长,也是人艺的“大家长”,
而且他的父亲就是话剧演员苏民,濮存昕从小就在人艺长大,在人艺呆了一辈子,也奉献了自己的一辈子,所以得到了这样一个尊称。
但其实最初他并不想当这个副院长。
2003年,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濮存昕,被委任为北京人艺的副院长,他十分犹豫。
任免会上,濮存昕相当平静,
他说“我知道这一天将要到来,我的心情是拒绝预期和拒绝准备,我不是等待,而是静候。”
为什么不想当院长?因为他1996年才凭借《英雄无悔》走红,
刚拍了没几年戏,也可以说刚刚开始要赚钱了,还有一大家子等着他养。
如果担任人艺的副院长,则意味着自己要放弃很多拍戏的机会,全心全意地来搞话剧,
拍一部戏片酬几百万,而演一场话剧却只有1500元,其中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当时弟弟因为意外去世了,整个家都需要他来照料,
年迈的父母,姐姐一家,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最终,在名利与理想之间,濮存昕选择了后者,因为做舞台艺术,是他一生的理想,
他知道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为了这个梦想,他愿意少接点影视作品,少赚点钱,对家人只能用爱来弥补。
从那以后,濮存昕就很少在影视剧中出现,
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只拍了3部电影,5部电视剧,很多人都以为他已经退出了影视圈。
但其实他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这么多年他曾经排练过18部话剧,演出场次多到无法统计。
单是《李白》这部话剧,濮存昕就演了30年,共计237场,从三十多岁演到了六十多岁,
《李白》的导演唐烨说:“濮哥,你现在坐在那儿喘气儿都像是李白在喘气儿。”
但是濮存昕说:“三十年前我们演得并不太好,是观众一直掏钱买票给我们交学费,237场都是观众陪伴我们支持我们进步,希望观众将来继续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