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多年的内容过剩,正在令观众口味不断飙高。不同于五六年前," 土甜雷 " 内容刚刚兴起时,大家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很容易满足,但如今,还想在投资少、且短小的内容体量中,既呈现观众偏好的内容,又形成独特的风格,可谓难上加难。
" 当年太子妃就是野生的网文突然落地,闯入了大家的视野。而要像太子妃这种真正造成全网爆款的,必须从头到尾的创新。现在的剧只有一两个段子或一两个场面有点新,对受众来说已经远远不够了 ",张江南说道。
同质化内容还达不到受众 " 嗨 " 点,就导致如今所谓 " 土甜雷 " 在完结之后很难形成长尾效应,陷入 " 播出时有热度,播完之后就没人提了 " 的窘境。而 " 爆款 " 剧集的缺失,无疑是导致演员没有在观众视野长红的另一个侧面。
更何况,如今大部分 " 土甜雷 " 剧的质量也频遭诟病。像《太子妃升职记》《传闻中的陈芊芊》等 " 爆剧 " 本身的剧作创新和剧本品质都是值得推敲的。由于剧情完整,角色塑造程度也高,受众可以从追剧变成角色粉、CP 粉,将角色热度积淀到演员身上。
但现在很多这一类型的短剧,为了追求这种极致的反转跟所谓的反套路,而忽略了对于人物的情感关系和角色的这种深度化,它们像消耗品一样,短时间给人多巴胺的刺激,但是人物身上的虐点、复杂性等都被一笔带过。因此,很难把这种刺激通过二创、磕 CP 更完整的情节延续下去,更难把这种刺激转移到受众对演员本身的关注上。
春天还来吗?
但不可否认,尽管目前尚未有 " 黑马 " 闯出,但 " 土甜雷 " 依旧让艺人市场续存期待。
从本质上讲,演员是通过内容是接触到观众,接触到业界,所以艺人靠一部关键的作品使业界对其有一定认知之后,不论多少,必然还是有加持作用的。
例如,张江南旗下艺人盛英豪曾在《传闻中的陈芊芊》饰演男二一角,当时获得了较高的讨论度。" 从那之后,当然还是有不少的剧集和商务代言找上门的。如《陌上人如玉》。"
" 其实对于新人演员来说,短剧也好,长剧也好,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艺人还能站在角色的后面去传达自己,磨炼演技与整体框架,还是有益的。"
尤其是进入今年,其实整个市场制作呈现两极化,除了头部的 S+项目之外,还有大量的小项目出现,但大部分有姓名的成熟腰部演员并不愿意自降身价参演,反而给了很多性价比较高的新面孔们更多机会。
同时,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目前小体量网剧及短剧一般都采取的是分账形式或者是低价格采买,这意味着内容创作主导权正在逐渐回归制作方。
从大局来看,创作者的掌控权更多是很重要的—— " 卷起来 " 对行业发展未必是一个贬义词。更多人希望能够拍自己纯粹喜欢的东西,这将来必然会使整个赛道更加具有创作力和原创性。
比如,今年芒果《念念无名》和《虚颜》,在制作上明确了精品制作的路径,腾讯的《拜托了!别宠我》第四季已经开启预约,走的则是 IP 长线化发展路径,背后上海无糖文化、汐盟影视、龙合田玉影视等制作公司,也将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而在这一过程中,演员的选择经历了由平台指定到交由创作方决定的变迁。未来选角层面,必然会逐渐体现出一种活跃的新鲜感,让更多不同类型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眼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低成本筛选人才的方式。并且,不仅仅是演员,还包括筛选导演、编剧等对市场喜好的洞察与把控。此前导演郭靖宇曾在接受小娱采访时提及," 会用短剧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在短剧制作中表现优秀的,可以让他拍网络电影,网络电影也表现优秀,可以直接拍电影。如果是故事讲得清楚,情节安排紧凑的,也可以在付费网剧上做 TO C 尝试。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允许试错。"
这也意味着在这片新的土壤之上,有更多新的机遇点,对于面临大淘晒的中小型经纪公司和制作公司来说,也是生存的机会。" 当冬天过去,尽管春寒料峭,但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
话题互动:
你怎么看待 " 土甜雷 " 剧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