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之外,私募机构盈峰资本和主要进行股权投资的盈峰投资,也在扩展其金融板块的边界,其中盈峰投资就曾投中了商汤科技、云鲸智能、瑞为技术、酷哇机器人、吉利电子化工、九日新材、安洁士等企业。据第一财经报道,2015 年美的集团和盈峰控股的金融资产规模至少已超过 1800 亿元。
而何剑锋对环保、环境产业版图的拓展,也是从盈峰环境开始的。
2006 年,美的集团和中山市佳域投资有限公司将 ST 上风部分股权转让给何剑锋,何剑锋因此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将其更名为盈峰环境。
这次的转让,外界猜测声不绝。当时的美的集团副总裁黄晓明回应表示,盈峰集团与美的集团以及美的电器均没有股权关系。黄晓明称,美的集团退出上风高科,一方面是美的集团需要对投资进行控制,收缩战线;另一方面则希望获得一个新业务发展平台。
理性来看,业务的收缩,并购后的消化,是转让的主要原因。据《21 世纪经济报道》:上风高科业绩不佳,也是美的集团退出的原因之一。由于国内风机市场竞争加剧,上风高科近几年业绩不佳,预计 2005 年度亏损金额较大。美的集团入主上风高科一年多,其实并没有获得投资收益。
而这次转让,也促成了何剑锋核心商业板块环境、环保业务的形成。
2015 年之后,盈峰环境相继收购宇星科技、绿色东方环保、亮科环保、顺控环保等多家公司,交易总价接近 180 亿元。其中,向中联重科收购的中联环境交易总价就达到 152 亿元,而当时的盈峰环境市值仅 88 亿元。
何剑锋另类接班何享健
2018 年 7 月 30 日晚,盈峰环境披露了一份长达 170 页的深交所问询函回复,对 " 环卫业务部门 " 核心资产、标的估值、出售纳都勒股权、资金来源等核心问题予以回复。
而这份回复,透露了盈峰控股当时收购中联环境的资金来源:近 30 亿元为自有资金,44 亿元来自银行融资,融资的担保方为何剑锋之父何享健控股的美的控股。
何剑锋没有接何享健在美的的棒,但接住了投资领域的棒。
大学毕业后,何剑锋最先在美的集团基层锻炼。没多久,何剑锋离开美的,干起来了为美的小家电贴牌生产的生意。当时美的电器已在深交所上市,并于 1993 年将小家电独立,计划扩大小家电的生产能力。
在外界讨论美的交接班之事最热烈时,外界判断何剑锋将何时接棒美的时,何剑锋选择了外出 " 独立 "。
2002 年,他将现代实业公司改名为 " 盈峰集团 "。从 2003 年底起,盈峰集团开始出售旗下与家电相关的子公司。2004 年何剑锋将手中和美的相关的公司卖给了美的等企业,从 OEM 家电制造领域全面退出,套现了 1.2 亿元。2006 年盈峰集团从上风产业以及美的集团手中收购了上市公司上风高科 25% 的股份,成为上风高科第一大股东,何剑锋也在 2007 年成为上风高科的董事长。直到 2012 年,何剑锋进入美的集团董事会。
而此时,何剑锋凭借数次并购,风头无二。
2017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名中,美的位列 450 位,利润排名第 208 位。2018 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何享健、何剑锋父子以 1850 亿元的财富位列大中华区第七,世界排名 34。而在该榜单中,王健林家族第 36 名,马斯克第 40 名。
2006 年春天,何享健打赢了一场 " 防恶意收购 " 的战役,先后五次动用约 10.8 亿元增持了 G 美的 ( 000527.SZ ) 23.58% 的股权。而在 G 美的 " 保卫战 " 完成后,整合 2005 年先后被并购进来的华凌和荣事达,也被提上了日程。
低调,不在台前,这也是何享健的工作方式之一。
" 我想什么都不理。依靠家族管理、老板管理来保持公司的发展,这并不是我想要的。"2007 年,何享健坦承,他一周要打三场高尔夫球,没有手机,每天要看数据和财务指标 , 一下班就回家,晚上从不工作。美的内部高管对何享健的印象也是:" 善用人,敢放权。"2012 年,70 岁的何享健辞去了美的集团董事长一职,由方洪波接替。
管理权、经营权和所有权职责明确的这种投资和管理方式,也在何剑锋身上得到了延续,在其盈峰系内,他也经常不出现在台前。
谈到家族时,何剑锋曾说," 价值观是最好的传承,美德是最大的财富。" 但从现实行动来看,对商业的理解以及投资发展策略,是何剑锋从何享健身上获得的另一种传承和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