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一回头,他已经在对比十七的字迹与沈沁过往的亲笔,更确定了自己的猜测:十七不是沈沁。
既发了糖,又立了严谨睿智的人设,好妙。
人物也非单薄扁平。
宁王好色无度,经常流连花街柳巷,乍看就是个毫无底线的渣男。
但没曾想,人家竟还是个道德标兵。
这段情绪反差极大的戏,既为演员提供了表演空间,又让宁王这个角色本身更复杂立体。
塑造出一个可爱而迷人的反派,是很多长剧耗费笔墨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拍摄期仅有 15 天的《虚颜》做到了。
像《虚颜》这样可圈可点的微短剧还不少。
《长公主在上》抬头挺胸地告诉古偶,IP 影视化,颜值请往这程度卷。
《不思异》系列坚持了三季,把 " 细思极恐才是恐怖的最高境界 " 这一内核贯彻到了极致。
客观来说,拍一部微短剧在实操上的难度,与拍一部长剧相比不在一个层面上。
而且微短剧也不是没有缺点。
一旦放慢节奏,留给人思考的时间,它就会暴露不少弊端。
比如强行造人设、堆砌猎奇点,《进击的皇后》里,梁薇薇穿越成古装偶像剧里的不受宠皇后。
但你见过自己拎包、狂嗑瓜子的皇后吗?即使走轻松搞怪的风格,也要讲讲基本法吧。
又比如剧情衔接不自然,推进剧情最常用的手段是大段的人物旁白。
但长剧真的可以学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删繁就简。
想象一下,《香蜜》后期如果没有男三女三裹脚布一样的爱恨情仇。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结束在最该结束的地方。
《破冰行动》减少欠缺观众缘的爱情戏。
那我将速速与世界和解。
最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已经从能拍、敢拍,进化到会拍的程度了。
《念念无明》和《虚颜》同出自导演曾庆杰之手。
无论是营造氛围感的空镜,还是突出 cp 感的特写,都比那些谁说话就切镜头怼脸的弱智运镜、偷懒剪辑,有水平得多。
这些还是在拍摄时间有限、拍摄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导演发挥主观能动性后达到的效果。
不得不说,有点东西。
难怪一堆人鼓励导演进军古偶。
毕竟天下苦注水、丑男,久矣。
不过,看过《念念无明》后,对导演的水平心下有数,拍长剧还需多努力。
而另一部豆瓣迟迟才开分的绝世糊剧《当你年少时》,也有不少惊艳笔触。
单集片长掐头去尾 20 分钟,一顿饭的功夫全是 90 一代的青春。
麻糖镇的小巷子里,珍藏着朱成海、张笑然、周瑞、向南、林涛还有千千万万个我们的美好回忆。
电视上,央八在播《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东方卫视则是《加油!好男儿》。
被散养的孩子们可以在录音机、随身听里听 JAY 的专辑,追连载中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