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到体征,分秒必争地判断病情为室上速,意欲用药:
以及最后,突然发现病人的情况扑朔迷离,并非室上速,需要进一步了解病史。
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是否完全正确,肉叔不敢说,还需要医学生的火眼金睛。
但至少看起来专业、紧张。
然而《谢谢你医生》最缺的不是专业,而是人。
医疗剧是有其天然壁垒的,我们当然不可能看懂大部分的术语。
但是,我们作为普通观众,依然关心医疗、关心生老病死和人情冷暖。
杨幂,来看看游本昌和奚美娟前辈演出了多少层次
所以好的医疗剧应该以人性、情感、故事的精彩,消弭这种壁垒,而非继续抬高。
比方说激励(诱拐)了无数人学医的《豪斯医生》,它的专业名词只多不少。
但是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千奇百怪的病情和缜密先锋的逻辑推断。前者,能让人对医学感兴趣;后者,能让人看到医学背后人类共通的智慧和勇气。
再加上豪斯本人亦正亦邪的魅力人设,使这部美剧成为 " 医疗剧的漫威 "。
那《谢谢你医生》呢?
医疗的专业性在,但患者们的故事却个个老套、脸谱化。除了老戏骨坐镇的几集,基本上看不到一个立体的人。
而医学上的立意,也有错位的嫌疑。
第七集,濒死的老人已经心跳骤停,需要立刻进行 CPR(心肺复苏)。但,三十分钟过去了,老人的自主循环依旧没有恢复。按照标准,需要停止 CPR,宣告病人死亡。
但女主却延长到了四十分钟,因为在家属的哭喊下,她 " 不想放弃 "。
四十分钟后,男主紧随其后继续按压。
最后的结局,是院长和主任对二人的批评,而男主,甚至在这里喝了一口咖啡。
他不知道危害吗?他知道。
就算患者恢复了自主循环
那也很有可能
因为脏器功能衰竭而死
或者,处于植物状态
但 CPR 的意义,是让患者能在被抢救过来之后,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而非成为毫无生存质量,徒有呼吸心跳,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经济和精神痛苦的植物人。
这部剧本可以借此科普脑死亡对于生存质量的意义,以及在巨大的伦理困惑里,我们何时可以坚持,何时选择放手。
但最终却变成了男主理解中非黑即白的 " 活着大于一切 ",哪怕是失去尊严地活。
和以往伤透观众心的国产烂剧比,《谢谢你医生》无疑认真了。
但 60 分的认真,又能指望多少赞美呢?
本日打工人:维伦纽瓦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