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条热搜,有媒体正在组织票选 "95 后四小生 "。
我脑子里试着排了几组,没一个觉得对味。
内娱是到了推举新人的时候,但供给似乎还没跟上需求。
年初我盘点过内娱陨落的 C 位爱豆们,感慨顶流的时代或将结束。
彼时的我,没料想过内娱地震的余波会延续到年末。
曾经的四大流量吴、鹿、李、杨,如今半数折戟,而新晋的顶部明星如邓、张、肖、蔡等,或步前辈后尘,或在黑红中生长。
自愿也好,无奈也罢,都已经在非常规赛道上了。
不过,要说今年最让我意外的,或许还在这四人身上——
人们口中最根正苗红,天塌了他们也不会塌的存在。
所谓" 四大墙头 "。
说的是白敬亭、刘昊然、吴磊、易烊千玺,这几位路人缘极好的新生代男星。
可今年,最稳的地基似乎也动摇了。
从面上看,他们依旧是圈内最核心的新生力量。
细究却不难发现," 内娱白月光 " 的时代,或许已看得见尽头。
诚然,四大墙头的数据表现比起踩缝纫机的几位前顶流,远远算不上什么。
刘昊然、白敬亭只添了两条恋爱传闻。
他们原也不吃爱豆饭,因此或真或伪都不成多大问题。
四字麻烦大些,早前 " 太子 " 丑闻闹得满城风雨,一度是药丸的节奏。眼下似乎舆论冷却,争议渐渐被忘记,金鸡、百花的提名甚至证明他火种未熄。
至于因为缺乏代表作,在 " 四大 " 里总让人觉得底气不足的吴磊,反而还扳回一局。
今年的《星汉灿烂》也总算久旱逢甘霖,叫好又叫座。
《星汉灿烂》赵露思和吴磊的 " 吴露可逃 "cp 大火
我为什么说他们正值危机?
还得回顾 " 四大墙头 " 的缘起。
其实发轫于 18 年左右的这一称号,无非是在跟当时鼎盛的流量们做出区别——
他们不靠死忠粉安身立命,而是凭借良好的路人缘打天下。
" 流量 " 的本质逻辑是:作品为辅,话题先行。
话题只有大量的死忠才能造出势,也必定要经由更大量级的争议才能催化。
黑红不是说说。
往往粉丝爱、路人厌的,才能缔造第一等的流量。
而墙头们呢?
都是凭的口碑作起家,靠大众好感度走稳扎稳打的路线。
《最好的我们》刘昊然 饰 余淮
能当顶流的,自然都是天选之人。
可想当个事业曲线平稳的墙头也并不简单。
起码,得符合三个特质。
其一,曰" 普 "。
陈思成当年拍《北京爱情故事》时,让二十多个小孩围在一起玩真心话大冒险,随后,让女生们票选最心仪的男孩。
当选最高票的那个小子,最终拿下了早恋男高宋歌的角色。
对,就是当年的刘源。
《北京爱情故事》刘昊然 饰 宋歌
之于那群女孩,选出刘昊然的逻辑大抵和选同桌是一样的——
一般人近身校园风云人物,会有点怵。
但,会很愿意和不打眼的阳光锅盖头做邻居。
顶流和墙头的分野就在这里。
墙头的观感绝不能太异质、脱群,乃至有攻击性,所谓 " 偶像气派 " 实质就是一种距离感。
他们要 " 普 " 一些——
不是普信的普,而是普适的普。
哪怕 " 四大 " 里最浓颜的吴磊,被下庭的钝感平衡下来,也是邻家男孩的气质。
微博 @吴磊 LEO
顶流追求出场即抢眼。
而墙头是润物细无声的养眼。
甚至最开始时,你都未必能察觉 get 到他们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