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读出,评论者认同毛晓彤的温柔理性,是她身上非常耀眼的闪光点。
本可以直接夸,为啥非要拐个弯?
温柔理性,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赞赏。
可 " 温柔理性 " 得适合做 " 老婆 ",不免让人觉得,似乎她的优秀只有在满足了配偶的需求时,才值得被夸赞。
明明这些女明星本身业务能力杠杠的,在社会上足以独当一面。
宋轶,尽管很多人对她的印象是男频剧里的 " 解语花 ",但她可是考进人艺第一年就能担纲大剧场主演的表演实力派。
话剧《我们的荆轲》截取自访谈节目《星月对话》
作为我国话剧界的最高殿堂,能成功考进去,已是百里挑一了。
更别说在其他新人都得在里面跑个几年龙套的情况下,她直接够格出演女一号。
当年在《伪装者》里,仅一张死刑犯的照片,就将于曼丽这个角色身上融合着的天真与疯狂,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镜头,和张子枫在《唐探》里的 " 惊魂 " 一笑一样,让飘记了许多年
毛晓彤,凭着一股子坚韧,挣脱了糟心的原生家庭和遇人不淑的恋情,人生路走得扎实又体面。
别人说她形象幼齿,职业前路受限,她反手用《三十而已》的钟晓芹,告诉观众长着少女脸的人也会活出三十岁的样子。
而这里面年龄最小的蒋依依,虽一直困在各种女配角色里,也表现出了势不可挡、未来可期的实力。
亡国公主演得。
《三千鸦杀》
女土匪也演得。
而且还是少女 + 土匪这类 " 奥数题 "。
《赘婿》
她们就是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给自己的人生点灯。
可别再觉得 " 适合做嫂子 " 是夸奖了。
因其背后支撑着的,是一个男性先于女性的价值排序。
飘并非说抢嫂子的粉丝们有什么坏心。
只想提醒一下各位姐妹。
有时候,一个本没有恶意的赞赏,却可能在无形中参与了对女性的矮化和规训。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开头的问题了。
被夸 " 适合做嫂子 " 的陷阱在哪?
依赖另一人的存在才得以证明自身价值的女明星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失语的。
抢嫂子,更是抢走她们定义自己的发言权。
加上公众人物的身份限制,只能被动接收着外界强加来的人设与评价。
这所谓的 " 夸奖 ",于她们而言,更像是一种变相的绑架。
是强行给女明星塑起金身。
众所周知,舆论中造神的人,往往也是毁神的人。
今天,你因为符合他们的标准,被奉上神坛。
明天,你就可能因为暴露出的某些 " 真相 ",被他们踢下神坛。
明明你还是你,在这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从被动接受这一 " 赞美 " 开始,功过就只能由他人评判了。
不可谓不冤。
不可不警惕。
如今的这股 " 到处册封嫂子 " 风潮,让飘想起了过去同样被捧上神坛的一类女明星——玉女。
同样的一类应男性幻想而产生的女明星人设。
同样要符合天真无邪、清白纯洁;容貌气质不必要惊为天人,却务必要符合 " 干净 " 二字。
" 玉女掌门人 " 周慧敏
而冠以女明星 " 玉女 " 称号的那些人,高兴时把她们捧得多高,失望时就能把她们踩得多狠。
可再看看他们为啥 " 失望 " ——
阿娇的 " 艳照门 "。
明明她才是受害者,可这么些年,人们只为陈冠希退出娱乐圈鸣不平。
阿娇却在很长的时间里,只能以做错事的面孔示人,一次次在媒体面前忏悔自己 " 犯下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