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的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不工作,就盯着女主的婚恋状况,发现她婚姻状态有变,随时准备告发。
连闺蜜不离婚的理由之一,都是要给女主立一个好榜样,告诉她婚姻是好的。
所以,女主的师父会帮她编造假结婚的消息,她自己会加编上一个儿子,由此再去推进和假结婚的男主假戏真做。
这部剧看下来,会有种强烈的被催婚感觉,因为它时刻在告诫你没有结婚寸步难行。
催婚之外,这部号称讲律师的剧集,一点含金量都没有。截止到我们写文,剧集推进了 10 集,女主所在律所,只处理了一个项目,客户是女企业家协会。
10 集的剧情,女主只干成了一件事情,便是打假女企业家协会的会长,和她背后的即将暴雷的 P2P 商业金融集团。
而这一件事的完成,不是由女主推进的,而是比她年轻 6 岁的男主。男主只花了一夜的时间,写了几张财务分析,就把一个商业金融集团上市公司的骗局拆穿了。
尴尬的是剧中说,女主看不懂财务报表、招股书和股权分析之类的文件。她又号称是高材生,本科学习的法学,硕士读的是经济学。
不只是她看不懂,项目合同连公司的老板和所有审合同的律所各部门的领导,包含财务部门在内,都没有发现问题。
看吧,牛 X 不牛 X?
姐弟恋的基础设定,姐姐是精英。但姐姐遇到难关,一样需要弟弟拯救。
律所苦心经营大半年的大客户,律所女老板放了 2500 万进去的大客户,所有人都发现不了问题,直到 28 岁的男主出现。
<3>
大家都在骂杨幂油腻、演技差、台词不行,细看之下,杨幂的问题其实很表面。这部戏,归根到底是剧本和创作的内核不行,渗透着一股陈旧的气味。
剧集故事和整个现实世界已经脱节了。如果换一帮演员和服化道,说这是十几年二十年前的剧作,也丝毫不会感到差别。
杨幂最大的问题是,她不该接这个作品,毕竟年龄和地位都到了。
她今年 36 岁,大花旦们纷纷转型做起了幕后老板,逐步退出台前,照理说她该接过前辈们留下的空位,转型做电影咖,成为票房扛把子,或者个人全盘主导,一手台前一手幕后,以自己为中心定制流媒体作品。
奈何她转型尝试过转型,一次又一次总是失败告终。
比如她尝试复制过范饼饼的路子。2018 年,她也零片酬出演了部文艺片,叫做《宝贝儿》,导演是第六代导演的刘杰,监制是台湾省影坛大师侯孝贤,北京文化还压了 2 个亿做保底。最终她演技差被骂出圈,豆瓣给出了 5.3 分,票房仅有两千万出头,票房和口碑双双扑街。
她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无法充分利用资源。之前陈凯歌和陈红夫妇向她抛出过橄榄枝,她没抓住。其实《宝贝儿》那次是个好机会,作品不怕被差评,更怕合作完大师级别的导演,导演都不能认可她的能力,不能建立持续长期合作。
到了转型的年龄,转型不成功,扛不起正剧,晋升不了电影咖,转了一圈就只能回来演偶像剧。要么古偶,要么现偶。
编剧和导演,只会生硬地让女主强吻陌生的男主,一次又一次地派发工业糖精,让女主占男主便宜。
无法通过个人演技和魅力填补编剧和导演的短板,被骂油腻,也就不奇怪了。
别看这次杨幂演的《爱的二八定律》说是什么女性主义题材,什么职场剧,其实更像是精准面向职场单身女精英的催婚剧。
搞不好,结尾还会生个娃,最好是像刘涛之前演的那部丁克女精英的剧,生个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