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传里说:" 我心里有股力量,近乎疯狂,不愿妥协,我在逃离那个世界,但它依然环绕着我。"
光芒
电影记录了梦露的悲惨人生,但却被粉丝疯狂吐槽。除了没考据的风月情节,虽然人生坎坷,但梦露并不是怨女,人们往往忽略了她最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明威评价她:" 性格坚毅,美丽善良,慷慨大方,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
在所谓 " 美艳尤物 " 与 " 好莱坞的傀儡女郎 " 之外,梦露其实还拥有着这些侧面——
☉不媚俗于现实
都说她是审美风向标,其实她做演员那会儿被认可纯粹是因为能帮公司赚钱。在业内人士看来,她严重败坏了电影业风气。
电影审查委员会制定的《海斯法典》中明确提出不准出现裸体镜头,这一法典在 1966 年才被废除。
几年前韩国女星因上节目不穿内衣被网暴。
在更加守旧的 50 年代,梦露就表示过不爱穿内衣。不爱被束缚。
她从没因所谓的约定俗成和世人眼光放弃过女性该有的自由的权利。
就像 ( G ) I-DLE 歌里唱的:你这样看待赤裸,是因为你的观念低俗陈腐。
▲梦露去试镜,制片人眼里只有她的第二性征。
作为大众印象中的 " 艳星 ",她有小肚子,甚至在腰间还能看到些赘肉,她是真实的,没在贩卖焦虑。
她在保守年代宣扬女权,抨击社会对女性的侵害,讲述自己童年性侵的经历,爆料从艺后的潜规则。
普通人都难以启齿的事,更不用说女明星,何况还是个想拼命摆脱 " 荡妇 " 形象的女星。
而关于裸照,她从未向舆论低头过。
自传中她云淡风轻地讲述过拍裸照的原因:刚做演员付不起按揭害车子被没收,无法在片场间辗转。
刚好有摄影师联系她拍组裸体挂历,在确认不会拍得太粗俗后她去了,并用报酬赎回了车子。只是努力生活过的痕迹罢了。
看到这会不会有人想说,没钱为啥还买车?
这个唱着 " 钻石是女人最好朋友 " 的女孩从不是个拜金女,连珠宝都没几件。
▲ 2009 年 Madonna 用一首《Material Girl》讽刺社会对女性的贴标签行为,拜金并不代表物质,爱钱的女孩也并不是都靠男人。并在 MV 引用梦露经典造型。作为乐坛的平权女帝,她深受梦露影响,也不止一次致敬梦露。
即便常年出入纸醉金迷的场合,她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据说死后账户里只有 4000 美元,一半被她的医生捐了孤儿院,一半给了表演老师。
因为祖母、母亲,乃至自己都深受遗传精神病折磨,她特地在遗嘱中留下一笔钱用于精神病研究。
她赚的钱去哪了呢?据她前夫透露,梦露生前为人慷慨,她资助身边的人,包括经纪人、律师和精神医生,还给他们的子女交学费。
她热衷于儿童慈善,去世的前一天,也是最后一次露面就是参加儿童肌肉萎缩症患者基金的募捐。
不仅为女性争取权益,还为当时的黑人和亚裔争取权益,她捐助最多的就是黑人和亚裔儿童。
毕竟在歧视严重的好莱坞,这相当于和资本对着干,对演艺事业没有一丁点好处。
林语堂就形容梦露:" 其他女星用美来让自己丰满腰包,她却用美让富人为穷人掏腰包。"
她从未获得过最想要的爱,却一直给予别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