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女孩们年轻时,喜欢的都是亦舒女郎苏更生那样的姐姐。
穿素色,眼神和声线都清淡。话很少,不动声色看穿一切,不是算计一切。看穿但不说穿,总是和人群保持距离。
有点品位的小女孩,都向往成为这样姿态好看的高岭之花。
人群中心花枝招展、跑江湖式的粗线条女人,是不配当言情女主的。
张兰这样的老姐姐,得是过了 30 的大姐姐才能 get 到。
大概随着年纪增长,最不缺的就是体面冷血和闭嘴装傻。那种撸起袖子就能扛起半扇猪肉的生命力,反而成了稀缺品。
张兰 2007 年上《鲁豫有约》,说自己为了揽客人,和人干茅台,一干干一斤。完事再拉着那群客户去隔壁夜总会玩。
玩完再亲自开一辆捷达送客,喝大了,看见警察拦车也不停,直接开走。
当年看,觉得这阿姨真是俗不可耐。今天重看,只觉得服。
不是佩服或者崇拜,而是 " 她做得出,我做不出,活该人家成功 " 的那种服。
顺便再感叹下以前舆论环境的尺度之大。名人敢把 " 黑历史 " 当创业辛酸史来讲。不怕不模范,只怕不够敢说敢做。
相比之下现在张兰的直播反而没劲多了。
整天我爱国,我儿子爱国,我教育我孙女孙子都爱国,再骂两句小岛子之外,也没什么别的了。
张兰一直活在时代的风口上,每一步都踩到了点。现在是,以前也是。
改革开放后,她成了第一批出国的黑市劳工。
卸牛肉,刷盘子,干的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最差的活,是苦又累没错,但一天赚的钱相当于她在国内三个月的工资。
那是个只要敢想敢干,就很容易挣到钱的时代,张兰在加拿大干了三年后厨小工,挣下 2 万美金回国,差不多就已经是当年的中产人士了。
1992 年,她租下东四那边的一间粮店,开了第一家阿兰酒家,投入风起云涌的大时代。
虽然我们总在怀念 90 年代遍地是机会,但机会背面也有一片片阴影。
跟老板娘喝到进医院的酒局,酒后开车闪警察一样,没那么黑白分明,看谁最会钻空子,最会在灰色地带游走,机会就在谁的手里。
阿兰的饭店一家接一家的开,不知道每天晚上在她的饭馆里组过多少局,交换过多少信息,搭过多少桥。
王思聪他爸靠更需要内部关系的房地产发家,所以王思聪看不起干勤行餐饮的,笑话张兰母子是赚的是块八毛。
其实自己不带关系,却能拢起各种关系,不比靠老爸、老公、老岳父更有一套嘛。
张兰并不是个例,2010 胡润百富榜上,全球 20 个白手起家的女富豪里,中国占 11 个。
全国一定还有很多个小号张兰,那种称不上女富豪,却也一样能喝、能熬、能交朋友的老板娘。
等风起云涌归于风平浪静,社会结构趋向定型,张兰这种白手起家的传奇女性越来越少之后,她又干起专门服务上流社会的高端会所。
汪小菲的京城四少名头最早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营销出来的已不可考。
总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各国名流政要来华之际,汪小菲跟女明星谈恋爱,在兰会所里和名流们觥筹交错,坐实阔少派头。
一直到和大 S 结婚,名声达到巅峰。
汪小菲结婚后,俏江南一落千丈。
有人说汪小菲废物,有人说大 S 不旺夫,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八项规定以后,餐饮特别是高端餐饮,失去了大金主。
俏江南上市失败,老派跑江湖那套在资本规则里不管用了,能力露出短板。张兰被俏江南踢出局。
都以为她的故事告一段落了,张兰又在抖音上搞起了直播卖货,开启了新蓝海。
有句天津话叫 " 到嘛时说嘛话 ",就是说人活着,就要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这也是中国人的最强能力,张兰就是个中好手,活该她能混得风生水起。
我不想说女富豪就一定是女性榜样,但至少娱乐圈需要这样的戏精老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