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看了攻略再打怪,手到擒来嘛。
网友也纷纷留下扎心评价:穷人逆天改命,果然只能靠投胎。
编剧还很巧妙的加入了历史事件,让观众代入感极强。
比如 1987 年 11 月 29 日,一架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的飞机—— 858 号班机,在从巴格达飞往汉城的途中突然失联,机上 115 人全部遇难。
以及剧中的韩国第 13 届总统,现实中的确是卢泰愚。
男主所在的 " 顺洋 " 很多细节都在映射 " 三星 "。
再比如,投资电影行业,先引进《小鬼当家》,后看中《泰坦尼克号》,等等一系列票房大卖的外语片,赚得也是盆满钵满。
买下平平无奇的荒地,多年后成了被政府收购的重点开发区。
这种外挂就像《夏洛特烦恼》中,穿回 20 年前的夏洛让大春在北京二环以 2700 的价格买房。
都属于做梦素材之一了。
成熟的影视水准,成为爆款的关键
" 回到过去 " 这类题材设定其实并不新鲜。
可滥俗的人生重启设定,以及干爽的开金手指情节,却因为完美的叙事节奏令人根本停不下来。
那些掺杂着真实历史的镜头,也能唤起观众共鸣,最挠人是那七分假尚余三分真。
" 未卜先知 " 的前世记忆也并不是爽就完了。
成为财阀的瞬间,势必卷入错综复杂的风口浪尖,一次次按下选择键。
男主前世是草根出身,对底层群众抱有本能的共情,而财阀会长是个纯粹的逐利资本家,野心和欲望占领高地。
解构原本老套的复仇故事,这种暗线的矛盾是俗套题材的点睛之处。
前世身份的悬殊,输出爽感的同时,也释放着普世的价值观冲击。
即——有些人一出生就享有着看不见的特权。
爽文的设定完成了要求,悬疑的氛围也精准拿捏。
要说优胜劣汰的最直观感受,就是韩剧镜头表现力确实是国产剧目前无法睥睨地方。
某些镜头充分展现了它最擅长的韩式 " 隐喻 ",在通过光线的重贴暗示阴影,通过对光影的追求来展示新生,甚至阴暗面。
用镜头楼梯光影表现出财阀中明显的阶层,用他们每个人细小表情的捕捉来提示 " 真凶 " 所在。
尤其在爷爷身上,使用了大量压迫感特写镜头,那种不怒自威的氛围自然的传达出来。
这也是我们常常赞誉韩剧越来越有的电影感,用镜头说话,视听影音略胜一筹。
目前看来,剧中宋仲基的表现不功不过,反倒剧中爷爷的人物魅力和表演塑造都更让观众上头。
但 8.5 分里多少带点宋仲基流量优势的市场号召力。
不做比较,但国产剧的遗憾不变
要说《财阀家的小儿子》很优秀倒也未必。
至少目前来看,顺洋家的牛鬼蛇神们,个性不算鲜明,人设偏符号化。
而年龄即将迈向四字头的宋仲基也因为扮演少年时梳着齐刘海儿卖萌装嫩的样子备受诟病。
最新的热搜里,也没逃过因为 " 滤镜磨皮 " 而引发的吐槽。
其次,目前来看,剧情节奏紧凑,也存在不少 bug,可能还需要后期填坑。
但观众更担心高开低走的烂尾发生。
毕竟韩剧近期热播剧里虎头蛇尾 " 搞诈骗 " 的情况太多了。
此外,其实并不建议和国产剧类比。
对于海外剧,观众会因为文化差异而被动的更加 " 宽容 ",停留在审美层面。
正如豆瓣一条评论说:
" 很多传统套路,但用视听语言一渲染,加上各路大牌演员大杂烩,还挺像回事儿。"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语言不通也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省略了台词功底。
至于爱情剧是否悬浮、行业剧是否真实合理也大多不会做太多计较。
毕竟豆瓣评分的优秀韩剧与韩国观众的喜好却有些割裂。
韩剧里永恒不变的 " 财阀问题 " 在韩国是收视率保证,不少国内观众表示已经审美疲劳。
但抵不过人家啥都能拍啊。
在豆瓣《财阀家的小儿子》评论区有不少人如是感慨:
因为穿越、重生等题材受限太多,导致我们明明有机会却没能拍出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