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 " 爱 " 生恨,他萌生了报复秀浩的念头。
这与之前被他们打败的校霸(没错又是他)不谋而合。
自此,男三与主角团正式决裂,甚至还成了校霸一伙人向主角团报仇的主谋。
初看到这的时候,飘简直想发笑,这么琐碎的小事,有什么值得黑化的?
不仅仅是男三,甚至剧里每一个人被霸凌,起因都是些小到不能再小的、甚至不能成为理由的小事。
比如——
男主之所以遭受霸凌,只因校霸看不惯他整天冷着脸,一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高傲姿态。
男三被人欺负的理由就更简单了,谁让他在上一所学校就是个被众人欺凌的角色呢。
这些听来倍感荒谬的霸凌原因,在现实中也有体现。
前段时间徐志胜的一段脱口秀,也用成年人戏谑的视角,解读了他年少时遭遇的校园霸凌,究竟是有多闹着玩。
霸凌者放学后把他堵在巷子里,只为了勒索两块五毛钱。
因为跟女朋友分手,就要打他泄愤。
这也正是校园霸凌最荒谬,也最可怕的地方。
在这些未成年人心里,为什么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足以引起如飓风般可怖的暴力?
就以范石和主角小团体的分裂来说。
表面上看,范石是因为自己的社交媒体没有被回关而吃醋。
但其实后面有几个情节,揭示了埋在深层的原因。
同学的嘲笑,戳中了范石长期深埋心中的隐忧——害怕自己因为不够强,而被踢出主角们的小团体,又重新回到被排挤的境地。
长期处于受虐环境下的人——
如果得不到外界有效的帮助和疏导;而施暴者无理由的暴力行径,又无法让他们合理解释自己的遭遇。
渐渐的,他们便只能将自己受到的欺负,归因于 " 自身力量太弱小 ", 从而将暴力视为获得正常校园生活的 " 通行证 "。
好像只有通过暴力,他才能摆脱被欺负的命运。
站在范石的视角看,似乎也的确是这样。
好比校霸一伙人,好比男二这个前拳击手。
他们代表着绝对的武力值,所以没人敢招惹他们。
不仅如此,当范石和他的朋友们用暴力打击了校外的黑社会团伙,他这个长久以来的透明人,也第一次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和吹捧。
这种久违的被认同的感觉让他喜悦,也让他更深地将这一切和暴力画上等号。
也是因为和主角们共同反抗施暴者的暴力行为,让他找到了在群体中的归属感。
打完群架,三人约聚餐
在他的认知里,这种归属感的连接,也是暴力。
只有暴力,才让他在团体中得到认同,在同学们中获得尊重。
某种程度上,有关校园暴力的一切,是青少年在心智未成熟时,一种简单粗暴的寻找认同的方式。
那么,范石崇拜的暴力,真的能帮他赢得尊重,摆脱被欺负的不幸遭遇吗?
主角团们以暴制暴的痛快反击,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而这也是《弱小英雄》试图更进一步去呈现的——
暴力,是如何将身处其中的每一方无情吞噬的。
剧中的三个男主角,正应对着对待校园暴力的三种不同态度。
男二秀浩,一个置身事外的 " 扫地僧 "。
他本身是退役的拳击运动员,通常情况下没人敢惹。
再加上个人性格圆滑又开朗,所以他无法理解暴力给受害者心理带来的创伤,更无法理解范石那脆弱的自尊。
面对范石的黑化,男主施恩能理解他背后的孤独,因此他想方设法谋求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