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文的IP化方面,最经常被拿来和江南并列的作者,是写了《盗墓笔记》系列的南派三叔。
南派三叔和江南的共同点有很多,他们几乎是同时期在学生群体之间走红,都是起步于网文社区的“坑王”,都在读者那里的口碑毁誉参半,甚至都曾经罹患精神类疾病、停更过一段时间。但南派三叔的每本书字数更少,系列书籍出版的速度更快,《盗墓笔记》9本在2011年全部出版完结,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
同时,作为同样有着IP开发梦的作者,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在IP建设上比江南不止多走一步,最为突出的,就是《盗墓笔记》的衍生剧集虽然口碑起伏不定,但已经隐隐形成了一个关注度颇高的国产影视剧宇宙。
而《龙族》的影视化之路,不仅路途遥遥,还坎坷不断。
2014年,江南成立了上海杨治影视文化工作室。同年12月,华视首映影视传媒宣布,将携手江南、唐家三少,开启“顶级IP视效系列电影计划”,在未来的5年斥资50亿打造《龙族》《斗罗大陆》《上海堡垒》等视效大片。
当时为这条新闻紧张期待或者痛呼“不要毁了我的小说”的读者们,或许都没想到,8年过去,上述的IP中只有《龙族》没能迎来影视化。
《龙族》小说的影视化难度,原本就高于同期与它知名度“并驾齐驱”的《盗墓笔记》和《全职高手》——后两者无论题材多么新颖,本质上仍然是讲着一个人物和背景都很中国化的“故事”。
乍看之下《龙族》小说的设定十分“本土”:重要的男主女主和高人气男二号都是中国学生,前两部的最终决战地点发生在三峡和北京地下铁,江南甚至通过龙族的历史设定,强行让一个坐落在芝加哥的国际屠龙大学,全校师生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但是,《龙族》的故事仍然掺杂了太多的西幻和日本文化元素,龙族的设定中有大量对北欧神话的解构,比如龙类能建立的独立空间“尼伯龙根”、楚子航父亲遭遇的“奥丁”、卡塞尔学院“半朽的世界树”校徽,第三部《黑月之潮》的整个故事主线,甚至都围绕着《古事记》中的日本神话展开。
并且由于卡塞尔学院的设定是国际大学,整个配角团队的设置都十分“国际化”,几乎所有教授均为外籍,不少第一部就出场的重要配角比如路明非的室友芬格尔、诺诺的男朋友恺撒等等,都是外国面孔。
而当下中国的IP剧集影视化,所涉猎的范畴仍然停留在东方玄幻和传奇故事,大众对于西幻题材的文化认可和接受程度都不高。去年出圈的小成本剧《我的巴比伦恋人》,存在大量外国文化和场景人设的,但几乎只是作为女主角架空小说的背景出现,关于青春期幻想的故事内核,仍然是非常“本土化”的。
江南本身对于影视化的质量把控,在读者的心里也会打上一个问号。
郭敬明转行当了导演,对于《小时代》和《爵迹》的影视化改编,无论外界评价如何,在书粉要求的“还原”方面可以说基本做到了令人满意。而江南和他的灵龙文化,更倾向于做前期的剧本开发,在接受虎嗅采访、被问及是否会做导演时,江南给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
另一方面,江南麾下两部IP《九州缥缈录》《上海堡垒》的影视化改编,从收视到口碑都不尽人意。对于读者来说难免怀疑江南在剧本上的把控能力,《九州缥缈录》有灵龙文化投资,江南还挂了总编剧的头衔,但仍然加了让观众不满意的原创角色;而对于投资方来说,《九州缥缈录》和《上海堡垒》的双重滑铁卢,也会给江南IP的可信度蒙上一层阴影。
江南曾经颇为自得自己“市场化”的写作方式,甚至《龙族》的成功,可以说是对市场受众的钻研,得来的宝贵结果。
但是,市场的变化对于一个保持传统写作方式的作家来说,又有点难以追赶。起码《上海堡垒》电影上映时,从口碑反馈来看,屌丝暗恋的情感故事已经很难再戳中观众的口味,而这恰恰是《龙族》主人公情感叙事的长期主线。在《龙族》的动画中,动画组为了规避“男主暗恋别人的女朋友”的设定,就把书中陈墨瞳的男朋友恺撒,改成了她的“追求者”。
非常巧合的是,9月19日江南在微博宣布《龙王:世界的重启》开始连载,而新更新的剧情中又有一段描写在读者之间引起争议:男二号楚子航遇见一位刚出场的女配时,从头到脚审视女孩得出了她的身高、体重、年龄和腰围等数据,或许江南想营造《神探夏洛克》中福尔摩斯的帅气登场,但观众们更容易联想到《东八区的先生们》中的“下头”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