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细菌战问题研究专家王越:\遗址是无言的铁证\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09-22 细菌战   铁证   遗址   无言   专家

“以遗址的形式进行展示,更能让参观者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遭受过的巨大痛楚、屈辱。”

从2014年开始,王越一直参与义乌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的相关工作,他曾担任过义乌市档案馆副馆长,也是义乌市二战细菌战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越是义乌市崇山村人,小时候他总是疑惑,为何村子里有些地基上面并没有房子,父辈只是告诉他“鼠疫后被烧掉了”。

念小学时,王越曾参观有关的展览,看到日军在家乡附近林山寺进行人体解剖的图片,“触目惊心,像地狱一样”。王越的很多长辈都是崇山村鼠疫的受害者,从小听着父辈的悲惨遭遇长大,因此他对“崇山鼠疫”刻骨铭心。

2007年,王越调任义乌市档案馆工作。在义乌市档案馆工作期间,王越参与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的调查,整理受害者死亡名单,采访当年的幸存者;为崇山村细菌战遗址保护开发做调研;参与陈列馆内容的策划及档案征集;与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沟通联系……

如今,61岁的王越已经退休,但时常会到陈列馆做义务讲解。他希望“崇山遗址”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希望能为更多的人讲述这段曾被掩盖的历史。“以遗址的形式进行展示,更能让参观者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遭受过的巨大痛楚、屈辱。”

从1994年开始,王选等人联合全国细菌战受害者走上了艰辛的跨国维权诉讼之路。陈列馆的建筑用地,是2009年经省委领导特批的。

陈列馆内的展览分为“跨世纪的诉讼”“反人类的罪恶”“无法掩盖的罪证”“不能忘却的纪念”四个部分,使用数千份档案及报纸,还原历史照片700多张,用文物史料揭露了侵华日军违反国际公法、泯灭人性的罪行。

王越:比较珍贵的是王选等人提供的资料,还有日本律师辩护团一濑敬一郎提供的大量的诉讼资料。日本著名和平反战人士、日本细菌战研究者奈须重雄先生曾向中国捐赠了几大箱二战史料,委托王选整理并临时保管,后来这批资料就放在了陈列馆中。

其中有一张1942年6月3日日本大阪《朝日新闻》报纸,我认为堪称“镇馆之宝”。1942年5月21日义乌沦陷,6月3日日本报纸上刊发的图片,是日军到义乌清理消毒,以防疫为名将染病居民带走,实则是进行各种鼠疫的活体研究。

细菌战属于秘密战,而这张新闻图片就是铁证,也是中国细菌战原告团去日本打官司的重要证据。

日本学者水谷尚子也在《日本1644部队活动揭秘》中曾记载,南京防疫给水部(1644部队)相继到崇山村开展人体解剖,检查鼠疫的杀伤力,并把鼠疫菌命名为“松山株”。这些证据都是可以互证的。

王越:陈列馆制作了雕塑、沙盘等,还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还原关键场景。陈列馆中制作了一间柴房,其中有两个穿防护服的日本人。我曾听到参观的人们说,“真是阴森森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说明已经达到宣传的效果,有震撼力了。

还有一座伤痛雕塑,取材于当年义乌北门鼠疫受害者家庭,母女两人同时传染了鼠疫,嗷嗷待哺的小孩爬到患病母亲身边,吸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口奶水,挣扎而死。

陈列馆中对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也做了场景还原,可以直观地让参观者知道,中国细菌战受害者及其家属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向日本政府讨还公道。相较于经济赔偿,他们更看重的是为死去的亲人申冤。

陈列馆展示了日军用于细菌武器的细菌,主要有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赤痢、炭疽等。受访者供图

王越:义乌当时是一个小县城,是浙赣铁路线上一个集镇。

相关资料显示,1940年,日军731部队在浙江衢县撒播8公斤鼠疫跳蚤,从而引起鼠疫暴发。传播至义乌的鼠疫从1941 年开始流行,直到1944年才停息,时间长达4年,范围遍及全县各地80多个村庄,死于鼠疫有名有姓者达1300 多人,三十多户惨遭灭门,其中北门、崇山两地受灾最重。

崇山村始建于明初,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江南村庄,宗族兴旺,人丁繁茂,曾被誉为义乌南门外第一村。1942年10月,崇山村第一位患者王焕章突然发病,随后暴发了大规模的鼠疫,经统计,崇山村1/3的人口感染鼠疫死亡。

我曾向父亲问起祖辈遭受细菌战劫难的事。父亲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那是一场人祸,家里的房子烧了,没处住,只能住到野外;你的大姑是被日本佬骗去看病,死在林山寺。”

新京报:当年在林山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惨案?

相关阅读:

  • 细菌战问题研究专家王越:\遗址是无言的铁证\
  • 美国沦为“最大抗疫失败国”的又一铁证
  • 人类已被困地球45亿年,地球是巨大牢笼?科学家列出3项铁
  • 红村在哪里(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
  • 美山在哪里(越南美山遗址)
  • 三星堆遗址是什么朝代(三星堆距今到底多少年)
  • 永劫X金沙博物馆花絮曝光!酷炫打斗水墨风十足,竟是剪纸
  • “燕京八景”的“蓟门烟树”到底在哪里?乾隆的考古成果
  • 专访守护新疆文化遗产的日本友人:将继续为相互理解做贡
  • 科学家在亚马孙发现古代建筑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