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时节,也是我国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赤橙黄绿青蓝紫拉开了丰收的序幕。
粮归仓,秋收忙,瓜果满园稻米香。此时节,东北黑土地上玉米和水稻逐渐成熟,长江流域稻菽飘香,黄土高原上苹果长势喜人,西南地区特色蔬菜迎来新的收获……金秋的五彩画卷,是对耕耘的致敬,对收获的礼赞。
当丰收的喜悦与秋分节气撞个满怀时,又会产生什么的反应呢?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秋分之日,太阳达黄经180度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分水岭。
在岭南地区,秋分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生长于岭南的野苋菜,当地人会在秋分将野苋菜与鱼片一起滚为“秋汤”,全家分食,祈求家寨安宁、平安健康,这“秋汤”正应和了中医提倡的秋日滋补之道。
秋分节气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与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出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易导皮肤紧绷、口唇干燥等“秋燥” 症状。因此,秋分时节要格外注意预防秋燥,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
梨,绝对是秋天最喜欢的亲密爱人,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可以蒸食、煮汤,还可以捣泥做成梨膏,对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效果极佳。不过,梨性寒凉,寒咳、体质虚寒的人不宜生吃梨。此类人群如果想吃梨,可将其与冰糖煮水或隔水蒸后食用。
银耳自古以来就是深受国人喜爱的滋补佳品,素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因其口感、功效与燕窝接近,而价格却很亲民,所以又被称为“平民燕窝”。银耳性平,味甘淡,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膳食纤维、银耳多糖等营养成分,有润肺、滋阴、润肠、嫩肤的功效。中医认为,银耳润而不寒,甘而不腻,是秋冬润肺滋阴要品。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藕生吃或榨汁饮用,可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清热凉血,对秋燥引起的口干、流鼻血、咳嗽等症有作用。将莲藕做熟,性由凉变温,虽失去了清热凉血的功效,但对脾胃有好处,可以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养阴润燥,是妇孺老少皆宜的滋补养生好菜。
秋分时节,天气凉爽,人们的食欲也渐渐变好,肉类也就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而燥热的秋季则适合吃鸭肉。鸭肉性寒凉,味甘,能够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虚利水,养胃生津,对阴虚失眠、肺热咳嗽、大便干燥、小便不利等症有利。并且每到秋天,新鸭最为肥壮肉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易消化,是秋季食疗首选肉类。
山药不仅是食材,在中医上也是一味中药。《本草求真》中这样记载山药: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黄用。秋季容易皮肤干燥,头发枯燥,肌肤暗沉,而山药能生津润肺、降燥润肤、滋养毛发,是这个时节润肺去燥的绝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