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继位之时,英国的境况则今非昔比,BBC的悼词写道:“经过了灰暗难熬的萧条岁月、二战的牺牲和战后艰难的复苏之路,人们的兴奋,与年轻的女王有关,也与技术的奇迹和新的繁荣有关。”施笛闻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三个女王分别代表了英国帝国主义的兴起、高潮和衰落的时代。”
对于一个后工业和后帝国时代的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在位后期,她的形象越来越接近一个“吉祥物”。十年前,2012年伦敦奥运开幕式由《猜火车》的导演博伊尔执导,女王用替身完成跳伞,空降到“伦敦碗”会场,和她一同亮相的,还有莎士比亚的《暴风雨》、007、憨豆、哈利·波特、贝克汉姆、披头士乐队。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将“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创意”视作建立国家品牌、创造就业的重要财富。
当我们谈论落幕的伊丽莎白二世时代,我们在谈论什么?在过去的七十年里,除了披头士,还有滚石乐队、平克·弗洛伊德、皇后乐队、大卫·鲍伊,有弗格森、温格、穆里尼奥、瓜迪奥拉带领的英超群雄,有新一代的文坛巨匠——仅仅21世纪,就有5位英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三位是移民作家——来自印度的奈保尔、来自日本的石黑一雄、来自坦桑尼亚的古尔纳。女王也成了众多当代艺术家创作和解构的形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于2001年受委托创作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这张肖像因为将女王画成“橄榄球运动员的脖子”和“柯基犬的脸”而饱受争议。女王没有感到冒犯,还十分珍视地说:“弗洛伊德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毕竟,经过了六年的艰苦谈判,她才得到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