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岁,是年轻人离开小家走进学校,再步入社会的年龄。
这时候接触到的书、影、音,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理想。
前段时间,小风小浪发起了征集,问问读者们,你的青春是有什么综艺组成的?
后台填满了各式各样的留言,读者们从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
无论是在坎坷中前进的大女人,还是人到中年云淡风轻的优雅女人,还是 18 岁就从草根变成明星的小女生。
她们展现出生命的韧性,都为大家提供了未来生活的理想范本。
乌蝇哥说,她上大学那会,正赶上《我是歌手》播出。
那些神仙打架的舞台她已经忘了大半,但黄绮珊每次唱完歌都要落泪的样子,让人记忆犹新。
在一众歌手中,黄绮珊像是意外的存在:没名气、没有惊艳的脸、事业坎坷。
就是这样一位看似 " 平平无奇 " 的女嘉宾,却用一首极具穿透力的《等待》点燃了全场。
或许是曲折的人生经历,是演唱时痛苦的表情与泪水,是晋级后不加掩饰的激动,助她爆火。
最根本的,她有强大的歌喉实力,也有一直等待的勇气。
人到中年,逆风翻盘,她展示的人生范本,是像草一样的坚韧与耐力。
在读者的留言中,那些综艺里的女嘉宾,没有主配角之分,每个人都牢牢主宰自己的命运。
2022 年最流行也最奢侈的品质,是 " 松弛 "。
六七年前的综艺里的姐姐们,不一定都是功成名就,身价上亿,但她们都松弛着过日子。
朋友说,她当年最爱的是《我们来了》里的刘嘉玲。倒不是因为她的睡衣有多豪华,耳朵上的翡翠多么大。
而是她这么大的咖位,也不嫌丢人或掉价,直勾勾盯着别人座位上最大的海胆。
她没暗示谁,让别人巴巴把海胆端过来;也没有端着架子,就吃自己那份小的。
" 我能和你换个海胆吗?"
人到中年,不用操心别人的闲言碎语,拥有过好自己生活的底气。
《幻乐之城》里的王菲也是这样,长长的毛衣垂到膝盖,里面套着层层叠叠的撞色裙。
《幻乐之城》里的王菲给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时髦模式:不跟风也没关系,追求自己。在穿衣服这件事上,好玩比条条框框更重要。
有些综艺里的姐姐告诉大家,表达情绪也是松弛的一种。
《妻子的浪漫旅行》里,秦海璐实在忍不了别的嘉宾太矫情,一套皱眉摇头翻白眼的组合拳,把人家怼得眼泪汪汪。
旁边的刘涛怕场面难看,一掌打断璐姐的暴力输出,提醒她 " 温柔一点 "。
对看不惯的人或事,就大胆说出来,这不是无理取闹,是对自我的确信,是不需要讨好谁的轻松。
还有位读者留言,当年她看易立竞在《定义》里对谈各位明星,最受触动的不是明星们答不上问题,吃瘪窘迫的样子。
有理有据地提出质疑,不卑不亢地寻找答案,问出每个问题,都像要探索你内心的某块领域。
这也是追求人生真谛的态度。
不迎合,不轻薄,不回避,不盲从,访谈如是,生活如是。
当然,松弛依然是后内卷时代的奢侈品,物质和精神,总得有一个富足。
说到底,那是历尽千帆阅人无数的大姐姐们才会得到的生活。
对于大部分还在修行的普通人来说,放松时刻总是少数,绷起弦来卖力营业的样子,才是生命常态。
竞技类综艺的女人们,身处各个年龄段,却都在干同一件事:追求不平凡的梦。
后台一半的留言,都在回忆自己在学校、或刚出社会那会儿,有点时间追星,在某个夏天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送给《超级女声》里的女孩们。
那些年还没有 " 寒门贵女 " 这个概念,选秀也不是如日中天稳赚不赔的产业,内娱的阶层还没凝固成一块烧不化的蜡油。
那些留着杀马特头发在舞台上唱跳的年轻女孩,把她们的梦想分享给每一个在人生路上苦苦修行的普通人
2005 年,325 万条短信投出一个草根冠军李宇春,也激励出无数在各行各业为梦想挥汗的打工人。
后台还有个朋友说,新世纪初某搜索软件刚刚兴起,大家最流行在里面提问:
当年大部分回答都说的是,有些技能需要练童子功,没人能接受跟和你儿孙一样大的孩子在同一个课堂里上兴趣班。
十几年后,她长成大学生,和那些问题里的人一样,有了想从头开始学艺术的想法。
恰逢《浪姐》出现,姐姐们用有笑有泪的 30+ 人生,解答了这个问题。
观众们不是为了看所谓女团舞台炸不炸,或者谁晋级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