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背后:孙权为什么被称为“勾践之奇”?
三国时期,帝室衰微,诸侯崛起,天下大乱,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天下的再次统一挥洒了自己的汗水,贡献了自己的才智,甚至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当时的英雄们,都胸怀着自己的理想,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献出自己的全部。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的主角,同样也是三足鼎立的一足之一,更是吴国的开创者——吴国大帝:孙权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孙权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英雄
曹操虽然在早期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中,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言语中吐露着对天下人的不屑,对刘备英雄的赞赏,和对刘备的浓浓忌惮。
虽然孙权早期比较受曹操轻视,甚至有些看不起,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孙权的崛起,也更加掩盖不了孙权那令人耀眼的光芒。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面对赤壁之战的曹操,看到吴军军姿严整,纪律严明,即使面对强敌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之后,即使骄傲如他,也不得不发出了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其实赤壁之战,完完全全是以孙权为首的吴国主导的战争,当时刘备刚刚被曹操打败,剩下了一些残兵败将,士气也非常地低落,已经无力与曹操征伐天下
要不他也不会被打得狼狈逃窜,甚至是老婆孩子都顾不上,还要赵云杀个七进七出才帮他保住了阿斗
而且当时刘表已经去世,刘表的两个儿子又非常不成器,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次子刘琮(也是刘表的继承人,本来应为长子刘琦,因刘表后妻蔡氏的喜爱而成为继承人,事情比较复杂,我们在这里就不加过多赘述了)直接被吓破了胆
连防守都没有防守,直接就举手投降了(虽然后来他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也算是得到了善终)
所以说,当时的蜀中,只是曹操已经到了嘴边的一块肥肉,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刘备虽然是公认的天下英雄,但根基未稳,无力与曹操抗衡。
也就是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以孙权为首的东吴集团站了出来,并成功以赤壁之战大败曹操,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并成功维持了天下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且在这里,小编还要多一句嘴,赤壁之战,是以周瑜为首的东吴鹰派军人领导的战争,当然也不是说诸葛亮一点功劳也没有,如果没有他们,孙刘联盟不会促成,吴国估计也只会步蜀地的后尘罢了。
但就是这个早期人才济济,屹立三代而不倒,于战火中得以重生的孙吴政权,后期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连长江天险和威震天下的当时第一的吴国水军也保不住这片土地?
这些都是孙吴最宝贵的人才,也是孙权安定东吴,声震天下的根本,但是还没到吴国一统天下,他们便纷纷去世了,令天下的英雄惋惜。
人才凋敝的吴国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在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情况下竟然只能启用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小将——陆逊
而这个陆逊,虽有奇才,更是后来官拜丞相,却是和孙权家族为世仇(这个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小编在这里就不详细赘述了),所以吕蒙虽然三番两次上书请求重用陆逊,但是孙权还是不愿意,最后要不是实在没人可用了,估计陆逊还要坐几年冷板凳。
正是因为这些孙吴主要创建者的早早去世,使得刚刚建立的吴国政权又重新陷入了危机之中
孙权虽然出道即巅峰,但是那也是一个“外有强敌,内有忧弊”的烂摊子,而且新主孙权尚且年幼,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他只能“夹起尾巴做人”,甚至在曹丕篡汉,刘备称帝之后,孙权虽然独霸一方,却仍然没有称帝,而是选择向曹魏称臣。
因为当时孙刘联盟破裂,周瑜、吕蒙、鲁肃已经相继去世,而刘备身为大汉皇叔(虽然可能是注水的猪肉),在曹丕篡汉之后,他举起保卫汉室的大旗可谓是名正言顺,但孙权就不一样了
后世说孙权有“勾践之奇”可谓是一点错也没有
他也很明白:形势比人强,必须夹起尾巴做人
可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越王勾践在灭吴之后,开始愈加膨胀,大肆杀伐功臣,排除异己,导致越国因此而衰弱
吴国建立后,孙权渐渐骄傲自满,放弃了当初的誓言,甚至忘本负义
孙权称帝后,仅仅追封父亲孙坚为帝,而哥哥孙策仅仅封王,哥哥孙策的孩子也仅仅封侯,而自己的孩子却一下生就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