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剧研究
除了赵家内斗,找出包庇赵家盘踞昌武几十年的保护伞,也是《罚罪》的看点之一。在剧中,这一条线被意象化成了赵氏祠堂的一把由挂着的 54 张扑克牌,一张牌代表一个人组成的大伞。
" 如果说全剧有跟之前的刑侦剧不一样的地方,有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我特别欣慰的设置。"嵇道青表示。
这个意象化的想法,是在围读过程中才得以确立。平地起高楼搭建了赵氏祠堂的场景,每一把小伞是一盘盘香,54 盘盘香又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把大伞。在围读时还没有那句赵啸声的台词:" 这里的人都需要清静,我把他们供在这里,每天给他们烧香,祈祷他们平安无事。他们平安了,赵家就倒不了。",后来也是主创团队在这个场景下,聊着聊着自然而然涌现而来。
" 在很多场景都可以说出这句话,但是当你面对着祠堂里 54 盘香、这把大伞时,说出这句话的冲击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场戏我很开心,导演也很开心。最后实践证明,观众全部感知到了这个很寓意式的表达。"
依然是公安干警不畏艰险、前赴后继,铲除盘踞一方的犯罪团伙的故事,《罚罪》用新颖却落地的聚焦点,更立体的人物群像,细节、场景,以及更巧思的设计等,在刑侦剧中突破了重要一步。
有人沉迷于酣畅淋漓的节奏和不断的反转好戏;有人对里面的台词细细品味;有人开始翻回头来,找寻前期埋下的伏笔;有人称赞 " 这部剧里的女性角色终于不再是‘工具人’ ";有人点赞剧里无滤镜带来的真实感……
但关于《罚罪》的讨论,显然已经不止于评价剧情,看到扑克牌惊艳后对于保护伞和大王的猜测,以及谁是卧底的推断,玩梗开始出现有关《罚罪》的讨论之中。
赵啸声与草莓熊撞脸,于是赵家五兄弟也被冠上了 " 熊孩子 " 的称号;不善于心计的赵老三与毫无武力值、整日一副严肃面孔的赵老大化身 " 没头脑和不高兴 " 组合;甚至有网友一本正经地写下对于大结局的猜测:赵鹏超远走东北,隐姓埋名,当地人只知他姓赵,来看他的人叫他 " 四哥 ",久而久之,大家都喊他赵四……等等表情包、评论构成了有关《罚罪》的讨论声之中另一种颜色的风景。
嵇道青也关注到了这些评论。" 我觉得挺好,说明它引起了互动。作为一部刑侦剧,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那么多人关注,这是出乎意料的。"
赵鹏超从澳洲回到昌武,雷厉风行以文斗赢赵鹏展、以武斗赢赵鹏翔,取得赵啸声的信任,全面接手赵氏集团,顺利的不免让人产生开了 " 金手指 " 的质疑。
同时,剧中一面是常征调查赵家屡屡受阻,严国华(李幼斌 饰)领导的秘密调查组为了调查隐藏颇深,甚至为了不被发现需要经常转移,必须要借助常征调查小组的明线来保护秘密调查组的暗线调查;另一面则是赵家可以盘踞昌武几十年不倒,并能够维持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两者对比之下,真实性和现实性也让一些观众心存怀疑。
表层而言,昌武特定的政商生态是打击犯罪必要性且艰难性的原因;深层而言,它揭示出恶势力何以盘踞的根源。
实际上,正是由于处在 " 昌武 " 这样人口不多、流动性不大的县城,赵家可以盘踞几十年才具有可能性。几十万人口的县城,市中心活跃的就几万人,繁华一点的街道半小时就能走完,这样一个小地方,名门望族很容易通过宗族、血缘、婚亲、同窗这些紧密交织的关系,钩织出一套便宜行事的 " 商政族网 "。" 网 " 内少有主动突破," 网 " 外水难泼进、针难插穿,想要把它全盘揭开,谈何容易。
同样,剧中对于赵鹏超的设定也有着充分的理由作为支撑。
由于父母离异,赵鹏超小小年纪被送到澳大利亚,深谋远虑的赵啸声计划也随之开始。
首先,国内赵家涉及到违法的事情,不让赵鹏超参与;其次,赵鹏程初当律师的前三起案子就是赵啸声在背后的支持和安排,让他积累人脉和经验,并帮助其储备权利。律师的身份,也让他能够找到逃避法律的途径。剧中有一场戏极具讽刺意味:赵鹏超将赵氏集团的员工召集起来,召开法律讲座,给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这也是对赵鹏超计划和动机的一个补充说明。
最重要的是,嵇道青表示:" 中国警察网上有一篇文章,我跟编剧特别认可,就是说把犯罪分子写得越狠越厉害,才更能彰显警察的不容易和他们的牺牲精神。"
伴随着持续的热度走高、市场份额领跑,讨论从剧集本身到玩梗皆有后,《罚罪》迎来了大结局。作为在军旅、刑侦剧深耕多年的嵇道青也感受到了创作和观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