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爷忍不住开口:“你还认识我吗?”
小敏爷爷茫然地看着他的脸,有些不好意思:“我现在不太认识了。”
小敏爷爷脸上满是震惊,就像时光的闸门开启,回忆倾泻而出:“噢!王作雨!老朋友!”
两位老人终于相认,给了彼此一个有力的拥抱。
王爷爷泣不成声,他说:“我就知道,他不会把我忘记的。”
从青春到耄耋,那些逝去的过往已不复存在,有些东西却刻骨铭心。
就像《千与千寻》台词说的:回忆永远不会消失,你只是暂时想不起来了。
那些遗失的过往成了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也许再不会被人拾起,但美好永存。
孙女正在给自己的奶奶喂饭,得了痴呆症的奶奶乖乖张口吃着,两人沉默无言。
喂到一半,奶奶突然停下来,她说了一句话。
她这才听清,奶奶在和她说:我爱你。
她知道,这一刻,奶奶回来了。
奶奶不再麻木,不再健忘,不再对她视若无睹,她的回忆风尘仆仆,存在却如此真实。
人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呼吸停止,一次是被人遗忘。
真正爱你的人,永远会在原地等你,哪怕只有片刻重逢。
后来,丈夫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渐渐认不出妻子了。
就算不认识她,丈夫还是很依赖妻子,一直跟在妻子身后,看不见就着急。
有一次,妻子在厨房做饭,丈夫看着她,终于忍不住告白:“我家地方大,你就住在我家里吧!”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丈夫觉得妻子身上的味道让他心安:“你身上的味道,香香的。”
儿子打趣着老爸:“你知道她叫什么吗?”父亲想都没想,本能地说出了妈妈的名字。
虽然已经认不出妻子了,但丈夫记得她身上的味道,记得她的名字,一如既往喜欢妻子,想每天都在一起。
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吧。
阿尔兹海默症很残酷,让他慢慢忘记了所有人,但它也是浪漫的——
就算忘记其他所有人,我依然用我的本能爱着你。
一位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走失,女儿寻找多时未果,急忙报了警。
在警方的搜寻下,最终在一所幼儿园的门口,找到了这位老人。
她端坐在一片无人的空位,独自等待着什么。
女儿终于找到母亲,发现周围是她曾经就读的幼儿园。
老人孤零零坐在这等女儿,是因为她始终记得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样子。
她不记得的是,早在30年前,女儿就已经毕业了。
你看,哪怕是阿尔兹海默症,也带不走深埋脑海的记忆。
阿尔兹海默症让人意识到,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现代医学治不好阿尔兹海默症病人,我们却可以用爱去陪伴他们。
31岁的王强,是个忙绿的上班族。
五年前,他的母亲生了病,记忆停留在他读高中的时间里。
“妈,我起床了,今天上午有2节语文课,晚上聊,手机不带了。”
他每天晚上还会穿着自己高中校服,和母亲视频。
“一开始我纠正过她,后来次数多了,也觉得没有必要了。就让她觉得我还在读高中吧,这样感觉她会比较开心。”
就以母亲记忆中的样子,去守护她吧。
仔细观察,这里也上演着简单而朴素的温情。
每个上了他车的乘客,都诧异地打量着副驾驶的人。
那是的哥的妻子,她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为了防止她乱跑,他干脆把妻子带在身边。
“夫妻嘛,在哪里都是个伴。”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原来不仅仅存在于浪漫的情节里。
旁边那个穿着红色衣服的老人,是他92岁的老母亲,她不紧不慢地吃着饭菜。
带着母亲打工的日子,已经持续了7年。
蔡玉俊是一名送货员,他让母亲坐在他的车后座,奔波在大街小巷。
工作虽然忙碌,他和母亲形影不离,电梯里也不忘紧握母亲的手。
每个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人,脑海里都有一块“橡皮擦”。
他们仿佛成了遥远的旁观者,迷惑的眼神、无处安放的双手、欲言又止的神态,随时准备被卷入到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痛苦中。
他们在循环往复的混乱世界里,一次又一次地迷失着自我。
苦苦挣扎的他们,或许也有自己深爱的人,未完成的事,和不想遗忘的记忆。
同样,他们也会责怪自己的糊涂,憎恨自己的力所不能及,厌恶自己滑稽可笑的模样。
可即便这样,他们仍然努力地生活,用仅存的记忆,挣扎着与过去的自己建立联系。
点个「在看」,愿每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