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纳和罗福兴在网上聊了很多,一开始挺顺利,但突然有一天,罗福兴的一番话把叶甫纳气个半死。他说:“你们这种人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看我们,你这个人既没趣也没想法。你的作品怎么那么土,居然还有人看?”随即,又补充:“听说你做指甲,你也帮我做一个呗?” 虽说被气得够呛,但叶甫纳有一点佩服,罗福兴身上虽然有一种怪异、别扭,但却是敢说敢做,这点倒是挺朋克的。 她后来邀请罗福兴来北京798艺术区开一个临时美发店,这很符合“展示癖”系列公众参与的特性。
在798的中心区,“杀马特发廊”开始营业,吹一个杀马特造型300块,杀马特假发100元一顶。门口猎奇拍照的人多过真来做头发的,罗福兴也不藏着掖着,“我就是来做生意的”。几天时间来了十几拨媒体,罗福兴要求,采访可以,但要花钱做一个造型,“互相消费嘛!”罗福兴很认真,发型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做,绝不重复,做得很慢,一个发型要捯饬一个多小时,每天能做五六个人。叶甫纳发现,罗福兴很会运营品牌,就比如墙壁上看似随意的涂鸦“头发是一种态度”,谈不上取悦文艺青年,但这足够吸引眼球。最早叶甫纳不想用“杀马特发廊”做名字,罗福兴却十分坚持:“你不用这个名字,谁来消费?”
罗福兴吃住都在叶甫纳的工作室,项目持续的十天里,他几乎没有离开过798,每天规律的两点一线,让他出去走走,他一点都提不起兴趣。叶甫纳带他去逛那几天的艺术展览,恰好都是和农民工有关的,“民工的力量”“珠三角工厂工人”,看完之后罗福兴来了一句,“798这里没有艺术”,那种对精英文化的揶揄和嘲讽让叶甫纳觉得,他虽然张口就来,但竟然有些无法辩驳。
李一凡发现罗福兴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是能够高速迭代的信息加工本领,并且他身上依然保留着一种“消解权威”的敏感性,他消解一切,包括他自己所做的事情。 2018年,罗福兴开过一个叫“皇妃”的美发厅,在选址的时候,李一凡提醒他,如果想好好创业,最好开在闹市区,这样才能赚钱。但他对不熟悉的地方会感到畏惧,最终选择了把店开在人流奇少的城中村坪地,不到三个月,店面就因为生意惨淡而关门歇业。但罗福兴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现在想想,我开那个店就是被你们这些媒体吹捧着架到那个份上的。我坐不住,我其实不是一个适合做实业的人”。
曾经玩转互联网的“杀马特教主”,在两年前还在说自己不会开直播,但现在他已经是全平台网红,抖音、快手、微博、B站上共有百万粉丝,从第一场直播收入12.5元,到现在直播一场有个一两千元。对于“杀马特是不是复兴”这种愿望他已经无所谓,但“杀马特教主”这个身份的的确确是他重出江湖获取流量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