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烟叶旺,满城尽带“黄金甲”。金色的阳光洒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大栗树乡绵延的山岭上,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不远处,一望无际的烟田里,经过烟农们近两个月的辛勤采摘,能采的烟叶变得寥寥无几,烟田间的路上,农用拖拉机正拉着今年最后的几片“金叶”向各烤房点集结,乡村公路上布满了售烟农用车,田间地头和乡间小道尽是一派喜人的收获景象。
测量体温、进站登记、烟包下车、等待交售……一大早,大栗树乡的烟农便将烤好的烟叶送往大栗树烟叶收购点交售,一时间,收购点大院内,满载烟叶的运输车齐排成行,秩序员的叫号声、过磅的报级声、库房里的打包声和烟农的欢笑声汇集成一首悦耳的“交响曲”,收购点顿时变得热闹非凡。
“这烟是上桔二,这片是中桔二,等级不一样,差价很大的。”分级员一边帮助前来售烟的烟农杨增寿分拣混级烟,一边讲解烟叶分级要领,不一会儿,一大捆烟叶挑拣完毕。
“要不是你帮我挑拣烟叶,我可就亏了,粗略一算,可以多卖几百块钱呢。” 杨增寿笑眯眯地对分级员说。
52岁的杨增寿是位庄稼好把式,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多年来一家4口人靠10几亩瘠薄的土地种粮糊口,日子过得很紧巴。
“今天早上我卖了380公斤烟叶,收入14000多元,今年28亩烤烟总收入保守估计能够达到15万元,种烟前期苦是苦了点,但是早上交售,晚上热乎乎的钱就到卡里了,收入也稳定,明年我还要继续种。”
从攀谈中得知,杨增寿年轻时也渴望发家致富,先后种过三七、辣椒、重楼、生姜,但都没有成功。烟站工作人员曾多次到他家中做思想工作,通过山区种烟致富典型案例跟他算细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看到希望有盼头。
“自打我种烟后,头年纯收入就达到了3万元以上,种烤烟的收益,看得见摸得着,是一条好路子,我家平均每年种20亩烤烟,收入都在10万上下,这效益和我的名字一样,每年都有增收啊!”杨增寿拿着手里14311元钱的发票乐呵呵地说。
谁能想到,这个几年前还对烤烟一无所知的偏远山区的普通农民,现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烤烟通”。
“今天是我这年最后一次来卖烟了,每次来交烟都很快很方便,烟站服务工作也很到位,不仅安排专人教我们分级,还设置党员示范岗,为我们提供茶水、药品,有时遇到下雨天不方便拉烟交售,合作社也会安排车来帮我们拉烟去交。”一同来交售的烟农普增洪如是说。
“刚才我有一筐烟退出来,定级员马上出来和我解释说烟叶纯度还不够,待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队会安排重新分级,这服务态度我都不好意思抱怨了。”
今年以来,马关县烟草专卖局从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烘烤、烟叶保管、分级等环节都选派了专业技术人员入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了减少烟农在烟站等候交售的时间,在收购前就指导烟农提高分级的纯度,在收购中也会提前给烟农进行预检预约,精准到各时段,切实把服务送到户、送到人!
“烟农们忙碌了大半年,最终是为了能够卖个好价钱,今年烟农交烟比往年都要积极,以目前烟叶收购的价格来看,均价达到了30块以上。”马关县烟草专卖局烟叶生产股股长毕进明说。”
马关县烟草专卖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紧扣发展主题,突出“产业振兴”这个首要与关键,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强化技术指导,落实服务举措,宣传动员发展烤烟种植产业,充分运用一片片“金叶子”,“撬”开群众致富门,为边疆地区群众铺就一条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李文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