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一天,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的门口站着一圈人。社工李晖把三个少女送上前来接送的车,又大包小包地给她们塞了满怀。很快,这三姐妹就将离开生活了4个月的救助站,回到故土陕西。此时的告别,也象征着新的生活。
像这样的场景,李晖已经历过无数次。2011年起,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着手负责全区困境儿童保护工作,2020年起,站内开始承接上海全市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任务。帮迷途的孩子们找到家人,找到家,是全站工作人员最大的愿望……
三姐妹是今年3月19日,由浦东新区救助管理站送进站的。来时,年纪最小的妹妹小萱(化名)仅9岁,最大的小寒也不过15岁,个子刚及社工们的肩头,眼神总是怯生生的。
经核查,三个姑娘的父母因故失去监护能力,老家只有一个长姐,跟着亲戚生活,刚满18岁,还在准备高考。这一来,孩子们没了人照顾,只能寻求救助站的帮助。
站里的社工们第一时间为三人安排了全面体检,并准备了一间独立卧房。陌生的环境里,三个“小豆丁”很不习惯,几乎不说话,也不出屋走动,尤其是小萱,神经最紧绷,连带着身体不适,时不时肚子疼。
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社工们第一时间带小萱去医院看病,查出肠胃问题后,就一块儿陪着她留下来吊盐水,督促她按时吃药,持续了好几天。好不容易康复后,小萱又对核酸采样产生了紧张情绪,时常在每日常规的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时间段哭闹。每当这时,社工叔叔阿姨就是她的“家长”,拿着糖果耐心安抚她,鼓励完成采样。
盛夏时节,社工们还组织她们进行“每日阅读”打卡活动、“花样跳绳”等体育锻炼,并主动帮小萱理发,让她清清爽爽地度过高温。
期间,与孩子们交往最深的是社工李晖和沈聪。“孩子们刚来到一个陌生环境,都会害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与安抚。”李晖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发现虽然三姐妹容易紧张,但都是很懂事的。”
正如李晖所说,日复一日的关爱,终于让三姐妹敞开心扉。除了卧房,她们开始主动到多功能室看电视、玩游戏,还会去游戏房玩拼图、积木。课余时间,她们就跟在叔叔阿姨后面,学着自己洗晒衣服,甚至在夜间帮忙给公共区域关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眨眼,几个月过去了。三姐妹远在陕西的长姐结束高考,与救助站取得联系,希望可以把妹妹们接走,与老家的亲戚长辈一起生活。长姐如母,就这样,三姐妹收拾行囊,预备踏上归途。心中有兴奋,也有不舍。“我们终于能回家了。”三姐妹中的大姐小寒说,“但是妹妹们特别舍不得,舍不得这里的社工叔叔阿姨,也舍不得这间住惯了的小屋。”
为了不忘记社工曾给过的帮助,妹妹小萱将站里买的夏天衣裙都单独收在一个小包里,随身带走。她说,自己以后还要经常拿出来穿。
一直以来,杨浦区救助管理站(未保中心)承担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及时为有困难的儿童解决问题,时刻把儿童的冷暖和安危放在心上,陪伴、鼓励孩子们快乐地度过这段特殊时光。也愿这群孩子未来的路能一路顺遂,让他们健康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