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2004年?北京阿姨救济安徽少年20元?18年后小伙来报恩:还您19元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09-28 安徽   小伙   北京   阿姨   年后

第二天一大早,劳动监察大队的两名工作人员就来到了汪明明的工厂,帮他讨回了1100多元的工资,还一路把他送到北京西站,看着他坐上回家的列车。

汪明明本来想让他们帮忙把20块钱还给王阿姨,却被他们拒绝了,说要让汪明明有一天再来北京的时候,亲手交到王阿姨的手上。

汪明明就带着这20元的牵挂和遗憾离开了北京,回到老家合肥。在羽绒服加工厂的两个月让他意识到读书的出路和重要性,拿着自己赚的钱回到学校,考了当地的一所中专技校,毕业后就在合肥安顿了下来。

此后的18年,汪明明都没有机会再到北京。他在合肥安定地工作、结婚、生子。18年的午夜梦回,尤其是刚从北京回去的那两年,汪明明经常会设想,假如自己没有遇到王阿姨,没有得到她那20元的帮助,一无所有的自己可能会发生什么。

可能会和老板破罐子破摔、也可能一时想不开走上偷窃之类的犯罪道路,都让汪明明一阵后怕。

他把王阿姨的帮助当做自己人生中的一道光,在暂时无法回报王阿姨的时候,坚持从自身把这份温暖发扬光大。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额现金,无论5元、10元,交给在路上遇见的流浪者或者乞讨者。

汪明明没有故事中的那样大富大贵,也无法一散千金拯救更多的人于水火,他只能通过自己日常微小的举动,传递自己的关心,希望这几块钱能像当初王阿姨的那20元一样,解决别人眼前的困境,说不定也会改变人生道路。

汪明明报名参加了当地的“蓝天救援队”,在疫情期间积极捐赠物资,在生活之余致力于将温暖传递给社会上更多的人。

直到2022年节后返工,汪明明得到了一个前往北京出差的机会。时隔18年,再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汪明明内心的感慨良多。除了工作,最重要的是把自己18年来一直的执念消除,把这20元的恩惠还给王阿姨。

汪明明再次来到了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所在地,18年过去,这里的建筑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办公楼比以前更旧了一些。汪明明被向门口的保安拦了下来,便顺势打听王群的消息。

不出所料,王阿姨已经退休,如今的监察大队并没有叫王群的人。汪明明再接再励,从以前跟王群阿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那里要到了王阿姨的电话。

当那个熟悉又有一点苍老的声音在手机中响起时,汪明明无法控制地激动、甚至忍不住轻轻地啜泣起来。而电话那端的王阿姨一如既往地轻声细语:“别哭别哭,没事的,慢慢说啊”。

汪明明极力控制住自己,尽量平稳地说:“王阿姨,我是汪明明,18年前的冬天您帮我讨要过工资,还给了我20块钱……”

无论汪明明怎么说,电话对面的王群阿姨都记不起曾有这么一件事的存在。“那时候年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太多了,一年里找到我这里来的就有几百个。看到他们没钱坐车吃饭的,我一般都会给个10块、20块的,能帮一把就帮了,从没想过回报”。

王阿姨自然也拒绝了汪明明要偿还这20块钱的想法,和汪明明解释清楚后,她甚至直接挂断了电话。汪明明申请添加了王阿姨的微信,但她坚决拒收转账,甚至连汪明明的微信也删了。

汪明明万分无奈,只能试着去搜索王阿姨的支付宝账号,却只转了19元给她,并在后面留下了一句话:“王阿姨,那一元我将永远欠着您,记着您的恩情!”

“无心插柳柳成荫”,王阿姨的“举手之劳”改变了汪明明的困境,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把一个原本年轻气盛的孩子变成了随手传播爱心的善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王阿姨不求报恩,汪明明不忘恩情,他们之间的善意行动影响了各自以后的人生,向社会传递了更多的正能量。那欠着的1元将会变成留在汪明明心中永恒的一抹光,助力他继续传递从王阿姨那里得到的温暖。0gm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安徽外国语学院怎么样(安徽外国语学校好不好)
  • 安徽三联学院怎么样(安徽三联学院有必要读吗)
  • 安徽医科大学怎么样(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怎么样)
  •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安徽工程大学含金量)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好考吗)
  •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怎么样(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专升本)
  • 申通快递怎么样(安徽申通怎么样)
  • 安徽师范大学怎么样(安徽师范大学优势)
  • 安徽最低工资标准2021上调了吗
  • 安徽师范大学怎么样(安徽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全国排名)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