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拥有智慧的高等生物,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都有着独特的追求。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大家都希望自己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是最高点的存在。
但在清朝雍正年间,却有一个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皇帝给予的封位,这个人就是雍正的生母亲乌雅氏。雍正即位之后,按照祖制他的亲生母亲乌雅氏要被晋封为皇太后。
可是这位乌雅氏却宁可要陪同自己的夫君康熙皇帝殉葬,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太后。难道真的是乌雅氏高风亮节,不愿意被大家诟病为母凭子贵?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
雍正作为清王朝入京之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十四载可以说是兢兢业业,被称为大清朝最为勤勉的皇帝。可是雍正的皇位可以说是来得十分不易。
要知道康熙皇帝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后宫嫔妃众多,子嗣自然也少不了。雍正皇帝本名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按照祖制皇位应该是传给皇帝的长子的,所以无论怎样都不会轮到胤禛这个排行第四的儿子。
康熙帝很早的时候就把长子胤礽里为太子,一方面是追从祖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消其他儿子对皇位的忌惮。可是这个太子却因为自己行为不够检点而屡次被废弃。这就再次引起了其他皇子对皇位的憧憬。
当时对皇位比较有想法的分别是,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皇三子胤祉。他们分别在礼贤下士、军事威望、学术贡献上有着不同的贡献,身边也都围绕着许多追随者。可以说这三位的羽翼都十分的丰满,随时都可能对皇位发起进攻。
只有胤禛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与各位兄长交往甚好,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恰巧是他的忠义仁孝,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认为他是能够成大器的人。康熙帝也给他安排了许多重要但有没有风险的工作来做。
康熙帝这么做一方面是保护胤禛不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是想让他提升自己的威望。胤禛也通过康熙帝给他的差事,得以了解民生,参与政治管理。让他为以后治理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胤禛能够顺利登基除了他们的才能令人信服外,还有他通过隐忍欲望让竞争对手放松对他的警惕,以及他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关键人物的帮扶。这几点因素最终让康熙帝放心地将皇位传给了他。
登基后的雍正,通过一系列手段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在之后的执政中对国家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了贡献。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帝,深受到大家的赞许。作为他的母亲应该很高兴地被尊崇为皇太后,可是他的生母乌雅氏为何却多次拒绝做太后呢?
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人士。应祖制要求凡是八旗子弟的女子成年后都要求进入宫中参加选秀的活动。乌雅氏在年满十四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中做宫女。
乌雅氏因为长相较为出众,进宫没多久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宠幸。并且很快的怀有身孕,并且顺利的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但是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当时的乌雅氏因为身份地位卑微,没有权利抚养自己的孩子。
所以年幼的雍正就被送到了出身十分尊贵,且没有子嗣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寝宫进行抚养。虽然乌雅氏十分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去别人那抚养,但是她也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件事。诞下皇子的她很快得到了地位上的晋升,被康熙帝册封为德嫔。
后来的德嫔更是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算上胤禛一共为他生育三儿三女。身份地位更是节节高升,在生下十四阿哥胤禵前已经贵为妃位。因此也获得了亲子抚养儿子的权利。
胤禛和胤禵都是他亲生的儿子,按理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毕竟胤禛自幼就不在她的身边,是她生但非她养,所以从感情上来讲她更偏向与胤禵。所以当得知皇位传给了胤禛而没有给胤禵,她感到万分的不满意。
所以她就采取拒不配合登上皇太后的方式来表达,对于雍正继承大统的不满。难道说真的就是单单的因为胤禛没有在他身边长大,从而没有感情所以才不希望他登基为皇帝的么?其实,真正的原有还有许多。
乌雅氏在得知雍正登基为帝之后,采取了多种极端的手段拒绝被晋封为皇太后。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如此的为难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雍正从小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佟佳氏的父亲是爵位为一等功,家境十分的优越。而乌雅氏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护国参军。所以乌雅氏的地位上就比佟佳氏低了很多,这让她的心里十分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