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十年,我市持续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用为企服务的“真心”赢得企业发展的“放心”。这十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迭代更新,各级各部门坚持全市一盘棋,在责任分解、任务落实的背后,是不改初心的亲商爱商。
据统计,到2021年底,我市实有市场主体17.7万户,比2012年增长111.87%;全市审批服务“一窗受理”全覆盖,8800余个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100%网上可办……十年打磨,向优而行,我市厚植“营商沃土”。
以心换心 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向好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度量出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
营商环境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个区域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事关项目引进和长远发展。
重大项目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9月25日,记者在位于高新区板仓工业园区的四川天钧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这里塔吊矗立、机器轰鸣,钢构厂房骨架已现雏形。从年初签约,到交地即交证,再到各项要素保障,各部门有力有序推动项目建设。该项目成为我市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一个范例,充分展示着“自贡速度”。“达成投资意向之日,就是服务开始之时。做好换位思考,从时间、成本等方面去压缩。”高新区工业办副主任周结荣的话,受到业主方称赞。业主方负责人表示,有大家的携手努力,他们特别安心,更对未来的投产达效和企业发展充满期待。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5月11日,四川贡之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先生来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企业登记事项。从走进服务大厅到办完企业开办手续,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以前办事,要么找不到人,要么资料不齐全,来来回回跑很多趟。现在这速度太给力了,办事态度也好。”王先生高兴地说。
从2012年开始,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权集中改革,并逐步推行网上办事服务和并联审批。十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着力营造放心舒心的市场环境,坚持建设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业务办理时间更短、流程手续环节更少、企业开支成本更低、便民便企服务更好……十年间,全市各级各部门用“以心换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的“自贡名片”。
2021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万户,比2012年增长156.72%。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重大项目107个,总投资额280.6亿元;去年签约的209个项目,履约率78%,开工率70.3%。今年,我市持续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各级各部门以持续“加码”的服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让市场主体更快“跑”起来。1月,我市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半小时以内,出口通关速度位列全省第二,不断提速的国际贸易通关为自贡地区企业带来更大便利。5月10日清早,在市营商办组织的“政企早餐会”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多家企业负责人共进早餐,“零距离、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自贡办事情、做企业越来越简单、放心。”这句来自市场主体负责人真切感受的话语,成为了我市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有力注脚。
良好的营商环境凸显一个地区的软实力,而“软实力”则需要“硬措施”来保障。十年间,我市接续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最大限度精简审批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一网通办能力,加速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的跃升。
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管理局副局长王茂莎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不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陆续完成了12批次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调整、下放。2016年,出台《自贡市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逐年清理公布清单,全面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4年3月3日,我领到了全省第一张新版营业执照。”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见证者,我市某公司法定代表人何镇涛回忆说,那天是我市正式实施全新的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第一个工作日,企业注册资本由原来的实缴改为认缴,并取消企业年检,他有幸成为了受益此项改革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