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玉真公主到了敬亭山修道,李白随即偷偷赶去幽会,两人相互走进对方的心里。故李白的那首“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很多人认为是写给玉真公主的。
也许其间真有情感交集,但考虑到玉真公主的高贵身份,以及两位大诗人的名誉声响,故当时的文艺圈,可能都闭口不谈他们之间的绯闻,以至于史书都无据可查。
而王维和李白之间的“情敌”效应,也许就是后人想法子,给他们俩毫无交游,找了一个富有情趣的理由吧。
后来,他也与不少道士之友聚合,如岑夫子、丹丘生,都是盛唐有名的道士,常常一起对酒当歌,作诗论道。
而王维被号称“诗佛”,是因为他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在不惑之年,遇见了南宗的神会大师,至此,大彻大悟,遁入佛门。
他被深厚的佛学知识所打动,并被“无念禅”开启了心智。之后,他以禅诵为事,以玄谈为乐,写下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诗文。
他以平和闲适的“禅心”,写诗作画,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李白是仙,是活在梦想中的人,他把豪情奔放、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
而王维是佛,是活在空寂中的人,他把闲适舒逸、恬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发挥到了极致。
正所谓,诗佛与诗仙,佛家和道家,各领风骚,各达巅峰。
正是因为李白和王维,二人信仰不同,再加上在唐朝 “佛道之争” 比比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是他们一生无交集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身为盛唐两位势均力敌的大诗人,李白的狂傲自负,王维的孤芳自赏,也许就是延续了自古以来,文人间的那种鄙视之俗,藐视之风。
如此看来,在这两位顶级诗人之间,可能就是存在着竞争关系,彼此在骨子里谁也不服对方,更别提彼此相约交友了。
总之,李白和王维,都为盛唐的诗歌文学,创造了震古烁今的成就。李白留下了近千首诗作,王维留下了四百首诗歌,为人类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他们俩能够一起对酒当歌,吟诗作赋的话,那将会为大唐诗坛碰撞出灿烂的星光火花,想必会有更多的精彩和辉煌,留存世间,照见古今。
但转念一想,李白奔放,王维闲适;李白仙气,王维禅境。虽无如饴之甘,但有似水之淡。其实天地间,我们知有其人其作,足矣,又何必见戴他们是否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