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称他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教父》导演科波拉渴望当他的助手,
运用了武士题材的《罗生门》、《影武者》、《乱》……黑泽明享誉影史的作品实在太多,不胜枚举
到《影武者》中一心为国的主公替身,
黑泽明的电影中展现的在乱世之中
也让日本武士的形象给世界留下了印象。
但单看黑泽明的电影便可知,
于武士而言,仅是一“剑”可还不够,
连潦倒的浪人身上都时有三件之多,
究竟什么样的器具才是武士的标配?
胁差,是一种别于腰间的短刀,
只因大多数人所熟知的细长的日本刀
皆为用作主兵器的太刀或打刀,
鲜少有人注意到与之配对
带于腰间的这件身型轻简的“小刀”。
胁差(わきざし, wakizashi)中的“胁”指的是肋骨的部位,“差”则通“插”,指的是携带方式/室町时代“大小刀”对比,上为胁差/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携带的诸多武器中的某一把,
较短的胁差,便在此时成为了武士的制胜法宝。
直至江户幕府成立后,法令规定武士要佩戴双刀并律定“大小刀”形制,胁差的规格方正式成型/19世纪枫叶主题胁差
胁差的刀片与刀身往往是分开打造,如此件刀片产于17世纪,华丽的漆面刀鞘等皆为19世纪才安装
胁差位于其侧,自然也不能失了门面。
收敛了银光摄人的刀锋,
穿上为其量身定做的金银“战衣”,
胁差于装饰细节之处,彰显了武士的骄傲。
黑漆为底的刀鞘之上,火红的枫叶乍然绽放,
入鞘时这枫叶便与刀把上的鸟居连为一体,
在云雾缭绕的山林神社中收起了刀,
任凭飘落的红叶抚平他沧桑的面颊与心灵。
刀鞘末端抵着的圆盘形小件是为刀镡,
其上精湛的雕刻纹样往往各有千秋。
象征着日本财富与食物之神大黑天的使者,
刀镡通常是刀刃握把末端的圆盘形防护装置,有助于平衡武器和起到保护手的作用/江户至明治时期的刀镡
只循着身披雨蓑、手捧金笋的老人浮雕
小刀的刀柄上描绘了三国时期孟宗的孝行:《二十四孝》“哭竹生笋”场景
刀刃上刻着致敬日本越前国顶级刀匠的名讳“长曾祢虎彻”,据传出自他手的刀削铁如泥/小刀拆卸展示
至今在各大博物馆中都有收藏,
但都以配件为主,像此件胁差
武士们的宿命也宛如刀剑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