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匈奴的龙城 汉匈决战龙城 匈奴龙城科普 西汉龙城之战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08 匈奴   西汉   之战   决战

龙城大捷后,匈奴首领军臣单于极度愤慨。要知道龙城作为祭天的圣城,代表了匈奴对先人的追忆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可是卫青的入侵和屠杀毁掉了这一切。再加上龙城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匈奴贵族,所以损失极为惨重。

因此在汉军回归后,匈奴决定展开报复行动,他们计划大举南下进攻中原。参考过去的经验,匈奴最有可能走的是代地,在突破太原防线后快速逼近长安,尽最大可能威胁到汉朝的政治中心。

但出乎意料的是,当匈奴的铁骑出现在边境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方向竟然对准了汉朝的东北地区。

如果单纯从四路军入匈作战的战场结果来看,匈奴才是胜利的一方,虽然卫青取得了龙城大捷,但是公孙贺无功而返,李广公孙敖损失惨重,汉军交出了一胜一平两负的惨淡结果。如果从战损人数来看,汉军损失一万七千人,而匈奴才损失了七百人,两者的差别可谓是天壤之别。

然而,胜利者匈奴政权却必须要采取报复行动才能平定贵族阶级的怒火,所以后续的军事行动已然无可避免。

虽然匈奴完成了游牧民族的大一统,但是其缺乏有效治理巨大领土和天量部民的手段和经验,其政权本质上是邦国组成的联邦,也就是说无数之前独立的势力因为具有共同的利益,能够归附到匈奴主体势力下,暂时中止武装斗争。不过,这种政治平衡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突发情况打破,因为游牧民族骨子里就带着独立基因:

龙城遭到打击,极大伤害了匈奴百姓的民族情感,如果这时候政权主体匈奴本部拿不出有效的手段遏制这种负面情绪,那么就会给其他有势力的部落领袖落下口实,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较多的部落领袖以此发难组成联盟,会极大动摇匈奴本部的统治根基,更严重的情况是引发权力的重新洗牌,让匈奴陷入内斗,将软弱的一面暴露在虎视眈眈的大汉面前,所以于情于理,军臣单于必须做出决定了。

匈奴圣地被卫青武装屠杀后大为不爽,展开了军事报复,他们的报复方向很有意思,也很有头脑,选择了汉朝的东北区域,而并非大汉的心脏西北方(长安洛阳一线)。要强调的是,汉朝时期的东北,指的并非今天的东三省,而是今天的河北省和辽宁西部一带。

的确,没有任何一条规定要求匈奴进攻汉朝必须要走西北线,不过从白登之战开始,匈奴对东北主要采取骚扰和劫掠模式,这种作战方式主要以小兵团作战为主,每当出动大兵团时,匈奴一般都要从代地方向进攻,如此大规模进攻东北确实少见:

正因如此,汉朝即使知道东北地区一直存在匈奴骚扰,却也始终没有大规模在此地进行布防,只是依托上谷、渔阳打造了区域性防线,和燕赵长城联合防御匈奴。

这种思路抵抗小规模的骚扰确实很有效果,无论是预警还是反击都能顺利实现,可是当敌人的大兵团到来时,即使思路再正确,也面临着人员和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所以就算东北地区的守军拼命战斗,也抵挡不住对手,就连最高长官也牺牲了。

不过,当东北沦陷后,汉朝政府绝对不能坐视不管,中央军和地方军必然前去支援,向来占据脚程优势而不精于占城固守的匈奴,恐怕还要退回到阴山之北,无力在东北地区建立统治。

果不其然,在匈奴侵犯东北不久,汉军在卫青等将领的带领下击退了敌人,甚至追到了雁门关外,随后,汉武帝做出了重要决定,飞将军李广被重新启用,担任上谷太守,匈奴人畏惧他的名声,多年来不敢觊觎东北。

看起来,匈奴的报复行动似乎止步于此,双方后来的攻守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然而,放弃东北地区只不过是形势所迫,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说,匈奴进攻东北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有更深层的考虑。

首先不得不承认,比起西北线,东北线的防守确实薄弱,有利于匈奴抢一把就跑的传统作战方式,既平息了国内舆论,又获得了大量物资,就算作战失败,起码能消除国内蠢蠢欲动的阴谋家,至于严重打击汉朝,则是无稽之谈了。

其次,匈奴这次进攻东北的作战,其实和四路军入匈一样,本质上也是以试探为主,其真正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袭扰汉朝的远方边陲,将人力物力不断从富饶的江南和政治中心西北往这个方向调,损耗你的国力,让你疲于奔命。

当大量战备物资和兵员赶到后,如果匈奴撤退,那么这些物资和人员很大程度要回到属地,这一来一回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财富。长此以往,支撑不住的汉朝必将暴露软肋,此消彼长下,更加有利于匈奴进攻。

相关阅读:

  • 《美人心计》从未爱过刘盈却一直“吊着”他,是窦漪房最
  • 致敬美好春天
  • 千年古镇
  • 匈奴族在现在是什么族 同城约会陌历史上的匈奴人现在
  • 霍去病一万兵大败匈奴?霍去病横扫匈奴?霍去病单枪匹马降
  • 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曾属中国
  • 楼兰古国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来探险考察?
  • 中国唯一的真·八卦阵在哪里?
  • 曾经辉煌的楼兰古城,为何一夜之间消失了?
  • 隐藏安徽大山中隐居,已传67世的匈奴后裔,至今机关仍无人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