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今年国庆档这般变数丛生的档期也不多见了。
极限定档、紧急撤档、意外空降,直至9月27日,国庆档最终阵容可能都没有完全确定下来。而其中为数不多能够称作“白马”的,便只剩下了这部根据利比亚撤侨事件改编的《万里归途》。
综合题材、阵容、热度乃至首映口碑来看,《万里归途》可能是当下国庆档新片中最有希望领跑档期的头号种子。而该片率先举办首映并决定在9月29日超前点映的举动也体现了片方对品质的自信。
若影片表现能够符合预期的话,其背后的主控公司华策影业,很有可能创造在《刺杀小说家》之后又一部10亿+电影项目。
这两年来,在多家头部电影公司纷纷养精蓄锐,放弃征战大档期之时,头部电视剧公司却在电影市场的存在感愈发地高。前有春节档凭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将26亿+票房收入囊中的新丽传媒,现在又有稳坐国庆档第一梯队的华策。
作为当之无愧的“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在疫情后的这两年半确实没闲着。而从华策携重点项目押注国庆档也能看出,其电视剧领域之外的野心,同样不容小觑。
左手电视剧右手电影,这是多少头部影视公司这几年的理想状态。然而在同样的愿景之下,低迷的市场却给行业浇了一盆冷水。很多公司光是为稳住优势业务就已经精疲力尽,更何况多方面均衡发展。
总体而言,华策在疫情后的两年半间的成绩还是非常稳健的。
在维持净利润为正的基础上,净利同比也保持了增长。而这样的成绩表现无论是在电视剧类上市公司还是在整个影视公司维度下,华策都处在领跑位置。
具体来看,华策能够获得稳定盈利主要依靠电视剧业务板块。像在2020年,华策电视剧销售营收占到了全年总营收的91.61%。其中收入前五位的《鹿鼎记》《有翡》《平凡的荣耀》《锦绣长歌》《我的时代,你的时代》总收入就达到了21.7亿元,占该年度主营业务收入58.17%。
2021年,电视剧板块营收占总营收占比下滑至83.3%,但优势地位仍然突出。公司收入前五作品《我们的新时代》《镜》《长歌行》《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八零九零》带来14.54亿收入,占总营收的38.18%。
不过华策在今年上半年的电视剧销售情况并不乐观。2022上半年仅收10.15亿元,同比下降33.69%。由于本土疫情反弹,很多电视剧项目开机、拍摄、送审和取证进度均受阻,即便是在前两年安稳过冬的头部力量华策也不可避免受到很大影响。但尽管如此,该部分收入仍占总营收的85%。
在上半年上线的仅有的4部新剧中,《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突破优酷平台电视剧热度、会员转化率历史纪录,成绩突出。至于《镜·双城》和《凭栏一片风云起》,要么口碑稀烂要么市场反响平平。特别是S+评级的古偶《镜·双城》,还遭遇了沦为劣迹艺人的主演李易峰“背刺”,或影响到剧集的后续销售。
从产能角度来看,作为华策营收护城河的电视剧业务板块稳固依旧,足够撑起整家公司的运转。特别像大IP古偶这样的华策当家类型,至今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隐患也存在,最典型的是,华策近年来倾向的大体量、大阵容、大IP式剧集制作策略也导致了品控能力的不稳定——尽管这在商业市场上仍很受捧。
华策自身也意识到了精品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在今年傅斌星接棒担任总裁后,对剧集业务部门进行了重点整合。
而近年来各家都加大投入的现实题材、主旋律剧集同样也是华策近期重点布局的题材领域。总而言之,叱咤行业多年,华策在电视剧市场的龙头地位还是很难被撼动的。
诚然,在电影行业,华策早就不算什么新入局的玩家,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经验尚浅的跨界者。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就连身经百战的头部电影公司也难以抵抗市场的寒流,选择在行业低谷大举进军的华策,目前来看也并没能得偿所愿。
去年,在春节档依靠《刺杀小说家》吃到甜头的华策召开了一场高调的片单发布会,立下3年投资、制作、发行30部+电影,达成100亿+票房的豪言壮志。
除了要开启《刺杀小说家》“小说家宇宙”之外,片单中还出现了双雪涛小说改编电影《我的朋友安德烈》、呼延云小说改编电影《扫鼠岭》,以及《万里归途》《寻秦记》《反贪风暴5》《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银魂:最终篇》《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我要和你在一起》等一批体量各异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