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说了半天,最后他是明白了,花钱是确认的,痛苦是必须的,结果是不明的,最好的结果也没好哪里去。他突然间明白了《我不是药神》里,到底是谁错了:
谁也没错,如果强行说必须有个人错了,是得这个病的人错了。
电影里描述的,其实是一种很纠结的情况,一个绝症正好有个昂贵的药可以治,正好这个药有个印度替代药,所以才出现了这么个困局。
现实里大部分时候没这么纠结,得了绝症,面临的情况整体非常简单:就是往死里花钱,最后钱没了,人也差不多了。
他是早期大学生,儿女们又争气,所以现在面对这种天价药,可以去尝试一下;如果没有钱,这种药又完全没有印度替代药,那只能是顺其自然。他在医院的肿瘤区已经待很久了,日常看到这些绝望的人。
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很多时候,已经有了一种似乎天经地义的观点,觉得得了病就能治好。其实现实是,绝症之所以是绝症,正是因为它很难治好,最终每个人都会被其中一种病彻底击垮。
每个人的生命尽头,几乎都是一种绝症。当然了,如果足够老,也可能最后死于一场并不严重的感冒,我理解这也是为啥我小时候经常听说老年人很难熬过冬天。
对于药品公司的天价药,老人表示也能理解。他自己做过研发工作,知道这类超复杂的研究,前期必然有大量的投入,药厂就该有高额利润,这样才会去开发新药,过几十年,可能这种昂贵的新药会逐步平民化。如果不给他们高额利润,可能药厂也不愿意去研发新药了,人类在医药上的进步可能也就停了,事实上除了中美等极少数几个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医药研发都是停滞状态。
再退一步,如果这个病完全没有药,又是谁的错?电影里的药正好有印度版替代药,现实里绝大部分恶性疾病都没有替代药,到了最后阶段,那就是在人性的泥潭里死扛。
如果不治,生命无价,有的老人并不想死,孩子们又饱受道德上的煎熬;如果治,不仅可能最后自己会身无分文,也让孩子变得贫困潦倒,当然了,大部分时候孩子们也会主动止损。问题是这类病往往治不好,就算治好了,大概率五六年后再复发。
而且到了这个阶段,钱其实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那种持续的痛苦,一个人得病,对周围人无穷无尽的折磨。很多人在送走了自己家的老人后,其实并没有多少思念,反而是被那种刻骨铭心的折磨所笼罩。
这也是很多人所说的,最后那几天耗尽了所有的感情。
老人还给我解释了一件事。他说癌症和感冒不一样,感冒有治好一说,癌症讲的是“存活时长”,绝大部分恶性癌症是没法治好的,最后那些昂贵而痛苦的治疗,往往只是给病人延长几年存活时间。
这次"治好了",并不是没事了,而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直到彻底被击垮。很多人到了老年,几乎所有事都围绕"治病,痊愈一段时间,继续治"这个螺旋展开,生命似乎变成了一场必输的竞赛。
而且老人也说,他并不希望他自己这类病的药物被纳入医保。现在年龄大了,有了儿女还有孙辈,开始忍不住为他们着想,他知道老人们的医保,本质还是孩子辈给交的。医保应该去尽量抢救那些年轻人,而不是花费大量的资源去救他这样油尽灯枯的人。
全国每年要死掉一千万人,绝大部分都是油尽灯枯的老人。如果每个人都不惜代价去抢救,那年轻人们把工资全部交了社保都不够,问题是最后每年死的人几乎不会少,可能只会把预期寿命延长一丢丢。
老人说他之前看到一本书,上边说美国那边老人可以签署一个“DNR协议”,也就是“do not resuscitate”,到时候不行了也不用抢救;就算孩子们想抢救,医院也可以基于尊重病患自己的选择不去抢救,可以免于孩子陷入道德困境里。他也希望有这么一份协议可以去签,因为现在孩子们劝他继续去治疗这事本身是一种义务,甚至是唯一的选择,尤其他们家境还可以的情况下。
他就算明摆着不想去受苦,孩子们也理解成了不想去花钱,所以现在完全讲不通。
他说他并不怕死,他甚至理解不了医院里有些人一看就过得很不好,但是依旧渴望医生下猛药去续命的那些人。
一辈子没享受过任何生活,在最后的几年里,花光所有的积蓄,甚至欠下不少钱,全身插上管,生活完全没法自理,身体被反复划开缝上,在自己和子女的无限痛苦中燃尽最后几滴灯油,他完全理解不了。多年以前他以为只是自己年轻,所以理解不了这些,以为没到那个时候理解不了;现在到了,更理解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