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陪一位同城的朋友看车,本以为开了七年燃油车的他这次会选择一款电动车,但没想到犹豫再三后,他还是倾向于购买燃油车。原因就是“在三四十万的价格区间里,纯电动车只有特斯拉和‘类似特斯拉‘“两种选择。
仔细想了想,发现这句话基本属实,目前国内的“蔚小理”尽管风格路线各有差别,但总体而言都或多或少走的是同一种风格,电动车的多样化品类依然是一个尚未被开启的话题。这不仅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长城汽车在成都车展上展出的机甲龙和芭蕾猫,两者都是目前纯电动车中的“异类”,也是为数不多开始尝试新品类的汽车品牌。
为什么长城汽车敢于迈出新的一步?原因就在于在过去的几年中,品类创新一直都是它的强项,无论是在品牌的区分度和面向不同细分市场的研究上,还是在用户心理的把握上,拥有千万车主的长城汽车,都有资格成为那个“颠覆者”。
而在不久前的哈弗第三代H6 DHT-PHEV上市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李瑞峰更是直言:新能源车,它首先是车。汽车行业,从来都是重型资金密集行业,是拼积淀拼专注的行业,是技术永远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行业。长城汽车在技术上的追求,也成为了它有实力推出多样化产品,满足中国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有力保障。
在哈弗第三代H6 DHT-PHEV上市发布会的现场,李瑞峰用“北乔峰、南慕容”的类比形容长城汽车今后与比亚迪之间的关系,并将新能源市场的前半段描述为“小时代”:小担子,小投入,小课题,小战局。在他看来,“小时代”聚焦的只是技术局部,是流量,是算法。这样的造车模式,最终只能被用户真实需求所取代,被真正钻研技术的车企所取代,成为新能源市场的“季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