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唐代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关系 长孙无忌与唐高宗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10 长孙   唐代   无忌   高宗   关系

原标题:长孙无忌vs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与右臂之争!

谈唐朝的历史绕不过李世民,谈李世民绕不过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有太多的相同点。

二人之间虽一开始也曾较劲,但是真正开始明争暗斗是从二人同朝为相之时开始的。

起初,房玄龄相对长孙无忌官职要高,权势要大,但房玄龄一心向国,不虑私事,为人谦和,不喜争斗。

长孙无忌虽也为人高风亮节,却喜揽权,略有锋芒。

房玄龄面对长孙无忌的步步紧逼,非原则问题能避则避,常此彼往,长孙无忌的权势逐渐超过了房玄龄。

二人虽曾暗中较劲,但是真正开始明争暗斗的导火索是“国本之争”。

李世民时期,有一重大问题一直缠绕着大唐帝国,这个问题便是“国本之争”,也就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

本来朝中众臣面对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均是一心向着李承乾,毕竟李承乾是正牌太子,虽有些不检点,却也无大错。

房玄龄却因自己的次子房遗爱与李泰交好而卷入这场是非之争,与众大臣心生间隙。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真正撕破脸皮是在一次朝会上。

李承乾与李泰两兄弟势同水火,后来太子李承乾经受不住压力,暗自揣摩圣心,认为李世民要废长立幼,于是决定放手一搏发动政变,但是政变还没有发动便被识破,从而治罪。

待李承乾谋反失败伏法后,以房玄龄、刘洎、岑文本为首的大臣顺理成章推举魏王李泰为太子。但是却受到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大臣们的阻挠。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以晋王仁孝贤德为由强力推举晋王李治为太子。

两伙人开始明争暗斗,互相拼尽全力确保自己可以获胜,这不仅仅关系到谁做皇帝,更关系到他们每个人以及自己家族的命运。

最后长孙无忌等人以“只有晋王为太子方可保李氏血脉平安”为由戳中了李世民的心声,晋王李治被封为太子。

李治被封为太子,宣告着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之争,最后无忌胜利,玄龄失败。

失败者注定要受到惩罚,长孙无忌磨刀霍霍,保魏王李泰的一方刘洎、岑文本相继被谋害流放。

终于,长孙无忌准备向房玄龄动手了,这也是二人最后一次较量。

公元644年,李世民带长孙无忌等人亲征高丽,留房玄龄等人镇守后方。

这时国舅长孙无忌动手了,趁机派一小官向房玄龄告房玄龄预谋造反,欲败其名声,将来可排除异己。

房玄龄知道此事是长孙无忌暗中捣鬼,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快马加鞭将此人派到李世民身边述说此事。

李世民见此官员告发的是房玄龄,还未等其说话完毕便令人一刀将其给砍了。

问题一:李世民为何一刀将告密者给杀了?

因为李世民知道房玄龄不会造反,为表信任便直接将告密者宰了以安臣心。

既然房玄龄不会反,那么告密者便是诬告,此诬告者仅是一小官,为什么要没事找事诬告当朝宰相呢?答案自然是有人指使。

问题三:李世民为何还未等告密者说话完毕便将其斩杀了呢?

李世民不想在追究此事,因为他知道此告密者的背后指使者是长孙无忌。

这件事情暗藏的玄机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均很清楚,只不过是大家都是在看李世民的态度而已。

一是告诉房玄龄自己还是很信任他的;二是李世民也不想在追究此事;三是敲打一下长孙无忌,你二人之争到此为止。

这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最后一次争斗,自此之后房玄龄退居幕后不再掌权,长孙无忌则更进一步,朝廷之中一呼百应。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之争看似长孙无忌胜了,实则并非如此。

而长孙无忌则进一步揽权,尤其是带太宗死后高宗继位之后,最后果然遭到清算,晚年凄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usl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大宅门》白景琦和白景怡谁才是白家的掌门人
  • 这三位女星孩子都生了,“挤”入豪门后却得不到一张结婚
  • 一把剪刀就能搞定的山西特色面食?爽滑劲道,绝对不输山西
  • ;国师娇妻;陈婷:五年三胎赢艺谋独宠,却屡次发布不当言论
  • 李嘉诚重分家族资产,3个女人争2440亿
  • 财阀家的小儿子宋仲基跟申铉彬爱恨情仇、Tiffany出演
  • 【奚梦瑶资料】幸运的奚梦瑶:21岁成超模,30岁成功嫁千亿
  • 为什么李世民的陵叫做昭陵?为什么他的陵前会有六匹骏马
  • “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制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建立初期后宫多贤淑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