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总是因为一些特定的人和事,而增加回忆的份量。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一线,那些质朴的名字,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日复一日的守护、耐心与坚韧,充满温暖与力量。
无论是南来北往的乘警,还是直面犯罪的刑警,铁血担当的特警,乃至守护一个站,温暖一座城的小所民警……可能,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更多的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没有声名远扬的破案数据,而是兢兢业业的耕耘奉献……警察荣誉,可以是用鲜血乃至生命绘就,也可以是用汗水和脚步筑成。伟大从不被定义,细细描绘这些平凡英雄的画像,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诚挚且坦率。对百姓诚挚,对自己坦率,无论安保任务如何繁重,无论疫情如何严峻,那一抹藏蓝总会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看到他们,旅客也就心安了……
离家远、作息不固定,人流多、工作强度大,警情突发、单警值乘难度高……乘警,是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警种。乘警岗位,天天伴随出行的旅客,但他们的艰难困苦却鲜为人知。守护平安不易,只要旅客群众满意,他们心里就有无限慰藉。就是这么一群人,迎晨曦、披星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因为共同的使命汇聚起来,用忠诚的誓言守护一份承诺,用奋斗的脚步践行无悔初心,护送着一份份期待,守护着一家家团圆,那盏为旅客平安出行留着的灯,就是乘警们向光而行的方向和动力!
#17年党龄,他初心不改;37年警龄,他使命弥坚。
55岁的耿国恩,1985年入警,1993年进入青岛乘警支队工作,用近30年的乘警时光,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以及公安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从绿皮普速车到高铁复兴号,乘警工作填满了耿国恩几乎全部的从警生涯。为了干好这一行,耿国恩在当乘警的第一天就给自己立下规矩:在车上执法,不能糊弄,不能和稀泥。“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这身衣服。”这个规矩,伴随了他30年的乘警工作。尤其是今年“百日行动”以来,耿国恩在列车上严格落实支队工作要求,规范接警、频繁巡视、勤叮嘱、多提醒……
55岁的他,依旧活跃在列车的每一个角落,期间,累计查获2起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案件,抓获网上逃犯1名,调解纠纷3起,为旅客找回物品17件,挽回损失4万余元。“乘警”,耿国恩用心写了30年,每一笔都笔酣墨饱,苍劲有力。
52岁的肖悦庄,2020年才来到乘警支队。仅看这个阅历,可能以为他是乘警业务的“菜鸟”。“就是要做本专业、本岗位的行家里手!”肖悦庄从警以来,先后在多个岗位工作,携犬参与多次重大安保任务,也亲自研判、亲手抓捕过杀人潜逃18年的犯罪嫌疑人。
工作中他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出了一套好的工作方法。丰富的从警经验和执着的工作态度,给了肖悦庄底气,2020年5月调入乘警支队工作后,他虚心请教,认真钻研,年底就取得了警考数据第3名的成绩,隔年又跻身既有车警考数据前两名。
#8面锦旗的背后,是严旸谷的无悔青春。
在列车工作7年,收获8面锦旗、6封感谢信,其中缘由,感谢找回巨额现金有之,协助调解纠纷有之,找到贵重物品有之……这是严旸谷在为民服务中交出的答卷。2015年入警,他一直在列车上工作,兢兢业业,戒骄戒躁,不停学习、锻炼、成长。
尤其面对旅客求助,他从来都当一件大事认真去办,多年来,累计为旅客群众找到遗失钱包18个、手机9部、电脑9台、协助调解旅客纠纷60多起,共挽回旅客经济损失约10万余元。同时他还积极发挥文艺、宣传特长,在局处举行的各种法制安全宣传进基层活动中,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己编曲,独立创作,带去了一首首动听的音乐,悠扬的萨克斯旋律成为了许多返乡旅客温暖的回忆。
刘童州,201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进京列车的值乘工作。进京列车业务多、任务重,但他从来没有过抱怨,也没有提过换岗位,而是在单位需要时,主动牺牲掉个人休息时间,多次参与应急备勤,经常到单位协助大队日常工作。
在列车上,勤快也成了他的真实写照。一趟趟的巡视,一遍遍的宣传,1米8多的大块头,在狭长的过道中经过显得尤为局促,一趟下来,他经常满头大汗,但稍作休息,又接着走一遍。尤其是针对近年来多发的电信诈骗,刘童州联合列车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教育片,以案说法等形式,提醒旅客防骗防诈,6年来,他值乘的列车,实现零发案。“让旅客安安全全上车来,开开心心下车去。”在平凡的值乘岗位上,他心里始终装着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