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111年前,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打破了君主专制的桎梏,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思想解放的潮流汹涌而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浴火而生。“虽千万人吾往矣”,辛亥革命这块丰碑,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九死而不悔。作为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同道者、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赓续辛亥之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赓续辛亥之火,永葆“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危难时局中,兴中会、同盟会等相继成立,“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音。上下求索而不改其志,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爱国是具体的、现实的,爱国就是爱党,就是爱社会主义。我们并未忘记,国家尚未统一,台湾游子还未回到祖国怀抱;我们时刻铭记,香港国安法甫一落地,黑暴势力几近绝迹。民族复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是把舵领航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是创造时代的主力军。
赓续辛亥之火,永葆“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腐朽落后的清王朝拘泥法古,不顾人民呼声强推“皇族内阁”,拒绝浩浩荡荡的进步潮流。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振臂高呼,千年以来君臣父子的封建思想得以终结,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通过改革,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与此相反,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体制日渐僵化,却拒绝变革、坚持宣称“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廿五年后,镰刀锤子破碎一地。欧美国家认为是自己的文明、体制“高人一等”才赢得冷战胜利,叫嚣“历史终结论”,三十年后,面临民粹主义、社会撕裂等尴尬局面。
赓续辛亥之火,永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响应,部分革命党人过于乐观、有了速胜思想,耽于现状、主动革命的动力不足,队伍中混入立宪派、保守派等分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孙中山先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毅然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直至北伐战争,即使卧病弥留仍未改斗争意志分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的挑战、新的难题总在不断出现,但是,振兴中华使命在肩,先人斗志吾辈传承,即使乱云飞渡也要逆水行舟,即使峻山险水也要勇往无前,把握新的机遇、展现新的作为,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百年前,辛亥之火冲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黑幕。继而,中国共产党人接过革命火炬,“挽狂澜于既倒”扭转“神州陆沉”的趋势,扫除“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改革、奋斗的辛亥之火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