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册子的诞生,是受到《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的启发。那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大学指南,我强烈推荐所有大学生去读一读,在百度里搜索就可以找到。它会重塑你对大学这段时光的认知。
那本册子的出现缘由是一批上海交大的学长们在学校求学期间感到本科教育的糟糕,把一批又一批充满求知欲的学生经过流水线式的锻造变为社会上碌碌无为的庸人,他们对这种现象感到非常可惜,自发的组织成小组写下了这一本小册子,用于指导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既然已经珠玉在前,我为什么还要来写这个册子呢?在阅读那本册子时,我注意到册子里提到的许多资源与机会普通学子根本无法拥有,比如出国,保研,科研经历,全国有1000多所本科院校,双一流院校有147所,拥有保研资格的学校366所,也就是说,这个册子更适用于名校学子,但真正能获得那些资源的学子,十不足一。
这也正常,那一批学长都是00年代的交大学生,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选择了出国深造,眼界高于普通学生,册子中围绕的话题也主要是出国留学,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很大用处。
我来上学前,很多家里的长辈都给我举例子,鼓励我谁谁谁虽然当初不怎么样最后还是混得不错,又或者警诫我谁虚度了光阴最后很不如意。
为什么?人的发展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人优秀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我那时在网上四处寻找,希望有高人指导出一条明路。然后就找到了《生存手册》,然后欣喜的拜读了这一作品,它为我提供了许多无比珍贵的思考。慢慢地也发现了它的不足,比如时代变化下许多规则的改变,以及它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受到了前人恩惠,我很感激,我也想为后来人做些什么。
时间对人的改变是不可知的,就像“有空再聚”这句话一样虚假,它实际的含义就是可能我们不会再见。我不知道四年后的自己是否还有这份心境去完成这件事。
先天的优势在绝对的信息差面前毫无用处,高考最难的选择题别人可以用泰勒公式轻松解出,而你可能算到麻木都不得其法,信息差使人苍白无力。
我要做的就是这些,尽力收集信息然后总结,让普通的学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路,而不是在毫无意义的内卷中被击碎然后被世俗评价为废物,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了太多,最典型的例子是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他们曾经难道不优秀吗?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然后陷入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