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日本电影,来了——
但万万没想到,这部火了 55 年的超级大 IP,这次的口碑却两极分化。
今天,鱼叔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它——
从整体上看,还是很满意的。
不到 2 小时的片长,让熟悉奥特曼的观众直呼「爷青回」。
剧情上改编自 1966 年圆谷英二的《奥特 Q》和系列首部特摄剧集《奥特曼》。
它被视为圆谷怪兽的「起点」。
只看外观会以为是哥斯拉。
再比如一闪而过的猛犸之花。
也是在《奥特 Q》中的经典怪兽。
另外,争议较大的「长泽雅美变大」一幕,其实也是《初代奥特曼》中的名场面之一。
一连串的致敬重现,可谓狠狠拉了一波情怀。
但别忘了,它的片名中有个「新」字。
导演樋口真嗣和编剧庵野秀明的加持下,电影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鲜感。
最显眼的变化,当属奥特曼技能的「高清重制」。
不仅有贴身对打这样的拳脚对战。
有近身肉搏的武斗,也有尔虞我诈的文斗。
有头脑有战力的怪兽,这样的较量带来的观感自然有很大提升。
他发现奥特曼违规与人类融合,于是要将奥特曼带回光之星进行审判。
奥特曼与之同框,威胁感倍增。
被人类视作巨人的奥特曼,在杰顿面前就是小点。
现今成熟的特效水平,让奥特曼打怪兽这一经典节目得到发扬光大。
从花纹可以看出,这是初代奥特曼。
但相较于过去健硕,且充满力量感的身形。
更关键的是,胸口的灯没了。
实际上,这个奥特曼,才是真正还原了最初奥特曼的形象。
创作「奥特曼」的,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大师,成田亨。
而在早期圆谷制作中,为了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以及节约成本。
有了「只能战斗三分钟」的设定,并加入了彩色计时器。
在成田亨看来,这个设计破坏了奥特曼的一体性和平衡的色调。
所以说,《新 · 奥特曼》中的奥特曼形象,才更接近成田亨最初设想的「银之巨人」。
返璞归真,让本片有了回归纯粹的意味。
从外在形象,到特效设计,电影让奥特曼系列的观感有了质的飞跃。
但变化最大的,也是争议最大的,是镜头语言上的革新。
熟悉二次元的观众会明显发现,电影用了大量动漫的夸张视角和剪辑方式来拍真人电影。
而且经常用上大面积的遮挡,从而做出从缝隙、夹角中拍摄的角度,达到一种「尺度变形」的效果。
于是就有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镜头。
这种古怪的摄影风格,给人带来十分新奇的观感。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之前的《新哥斯拉》。
也是各种刁钻镜头,尽显导演的偏执,不走寻常路。
往好处看,它打破了常规的真人拍摄视角,创新感十足。
赋予了电影一种漫画式的网格感,让它在同类电影中脱颖而出。
让观众在看「奥特曼打怪兽」之余,还能体会到分镜头、透视感的乐趣。
往坏处看,这在一些人看来,成了某种「窥探癖」。
另外,剧作上的问题就难以忽视了。
不像《新哥斯拉》全程只关注哥斯拉,《新 · 奥特曼》更像是一部多个小故事拼起来的电影。
这就导致电影的观感有点割裂,紧张感被消解。
让人觉得高开低走,没爽完就结束了。
片中有大量密集快速的解说台词,稍有不注意,就会丢失掉一些关键信息。
剧情过于压缩,还得留给战斗戏的空间,必然会疏忽对角色的塑造。
所谓性格的转变也全靠台词对话,却没有给出更直观的表现。
她始终在纠结跟神永之间的「搭档」关系,但却始终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两人最值得一说的互动,只剩天台告别时喊句「拍屁屁」再拍个屁屁。
「希望这个企划在未来希望能摆脱「新 ·」但限制,成为不仅仅是「英雄」而是一种「角色」,成为其他作品在日本国内甚至全世界发展的基础。」
就像《新 · 奥特曼》中用上最初的奥特曼设计,这次全面重启计划更像是一种对经典 IP 的复兴。
就像当初的《新 · 福音战士:序》,用新的形式讲述大家熟悉的故事。
这才有了从故事到手法,都在打破过去类型化的束缚。
才会让我们在其中看到很多「不正常」的镜头。
伴随着新宇宙的盘活,几大 IP 必将在新的时代里发光发热。
这,才是一个 55 年的超级 IP 延续热度的关键。
这不止是一个 IP 的重启,更是一次特摄电影的复兴。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