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档期《万里归途》倒是一直十分稳定。上映前该片进行了规模不小的点映,释放了一波口碑。上映四天,《万里归途》票房逼近6亿,豆瓣评分7.6,毫无悬念将成为国庆档冠军,而王俊凯也成为了这个变幻莫测的国庆档里最为稳定的星光。他在影片中扮演一个充满了少年气的年轻外交官成朗,在执行撤侨任务的过程中,初出茅庐的莽撞新人成朗也逐渐完成了蜕变。
在绝大多数观众都在赞叹“老搭档”张译的演技同时,关于王俊凯的评价,有人在称赞进步,而也有人觉得是“出戏的存在”。
对于纷纷走在转型演员路线的偶像,王俊凯并不是最引人注意的那个,但似乎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今年的电影市场能有两部主演影片,就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成就”,而这个国庆档或将成为王俊凯演员生涯中第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档期。
从“是否演员”到“是个演员”
抛开早期TFBOYS一起参加的几部影视剧,王俊凯单独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是2016年上映的《长城》。虽然该片是张艺谋的商业大片,还有好莱坞一线男明星马特·达蒙担当主演,刘德华、张涵予等国内头部演员保驾护航,但一方面《长城》口碑、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另一方面,演员阵容群星璀璨,王俊凯在其中只是打了个卡。
次年,王俊凯与董子健、迪丽热巴共同出演的《解忧杂货铺》上映,该片是熟悉的“IP+流量”的配置,口碑未能及格。
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王俊凯就没有主演的电影了,参演过的《1921》,亦或是《我和我的祖国》,都是集邮型的全明星阵容。
剧集方面,2018年,王俊凯首部男一的电视剧《天坑鹰猎》播出,搭档被视作娱乐圈“天降紫微星”的天才少女文淇,然而,市场反响却不温不火。
如果从《长城》算起,到今年为止,五六年的时间里,王俊凯的演艺之路就像他演出的大部分作品一样,没什么存在感——既没有什么烂到全网吐槽的作品,但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加成的作品,外界甚至无法明确地判断,王俊凯的事业重心是不是做演员?
虽然他大学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作为中国“第一男团”的队长,年纪轻轻的顶流,仍有不少探索的空间。
今年四月,许久不见的王俊凯带来了新的剧集作品《重生之门》,而这部剧最大的质疑居然是,水军积极在豆瓣上刷分,结果导致“豆瓣电影”发出了豆瓣的防治水军机制,页面上出现了“本剧短评区存在异常情况,正在处理中,随机展示部分短评,请谨慎参考”的温馨提示,这个“水军”行为,被网友解读为王俊凯粉丝的操作,因此,更加激起了很多豆瓣“原住民”抵触心理,过去一年,这些用户对于部分粉丝在一切场合强加粉圈逻辑的行为十分反感。
重要的是,王俊凯在《重生之门》里的表现并没有获得广泛路人缘的认可。
但是,这一年的发力下来,无论是业内还是观众都纷纷认可“王俊凯开始是个演员”这件事。
除了人力不可为的时运,王俊凯自己也做对了一些事情,梳理王俊凯的项目选择,能提炼出几个共性。
在“二搭”也能成为话题的内娱,和很多年轻的演员不同,王俊凯忙着和张译“二搭”。《万里征途》是二人继《重生之门》之后的第二次共演,接下来的《重生之路》也是拟邀张译、王俊凯再续“前缘”。
相比很多流量明星自己当主演,找老戏骨抬轿做配,王俊凯不介意给其他同行当配角,相反他担任“大男主”的作品寥寥可数。
《重生之门》和《万里归途》里,张译排在一番,在顾长卫执导的《刺猬》里,王俊凯搭档葛优,出演一位自闭沉默的“口吃”少年。
可以看出王俊凯团队的一个选择偏好是跟在口碑好、演技精湛的男演员身边,这个策略是非常明智的。
第一,王俊凯显然不是天赋异禀型的演员,他身上的诸多特点,对于爱豆来说是较为合适的特质,反而会成为人物塑造的掣肘,比如过于精致的长相,因此,跟在专业的演员身边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二,对于年轻的顶流来说,如果和其他顶流搭戏,不论对方是同性还是异性,都非常容易出现粉丝之间互相掐架的情况。圈内撕番位的戏码已经上演了不知道多少出,虽然话题度是够了,但是经常会在项目开播前就败光了广大路人网友的好感,程度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主演粉丝的抵制。
此外,在商业片的选择上,王俊凯似乎有意避开了言情题材,更多是倾向于冒险热血、艺术挑战或者主旋律方向。类型上,商业片和艺术题材的占比也相当平衡,展现出了他的态度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