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圆满落幕——第三季“卒中新语”病例PK赛总决赛圆满结束
卒中治疗话新语,比拼诊疗最强音!为了探讨脑卒中疾病临床优化诊疗方案,10月16日下午,由中国卒中学会和《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办、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三季“卒中新语”病例PK总决赛圆满结束。
历时8个月,经过40场初赛和8场半决赛的激烈对战,最终8位选手挺进决赛。热情似火的盛夏虽已悄然逝去,选手们的比赛热情却丝毫未减,春华秋实,不负耕耘,终于在金秋时节收获这份荣誉!
本次决赛邀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同时邀请了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宝荣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阳美教授作为主持嘉宾团,同时由山西省人民医院胡风云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武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韩建峰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李玮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胡晓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孙钦建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玉华教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陈胜利教授组成的大赛评审阵容为总决赛增添学术砝码,确保赛制公平透明。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通过中国卒中学会官方平台和《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视频号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首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教授作为主办方做了开场致辞,表示“卒中新语”病例PK赛项目是为中青年医生打造的对卒中诊治探讨的平台,病例不管是对于老医生还是青年医生来说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对于年轻医生,做病例报告、病例总结是培养诊疗思维、拓展诊断思路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必要过程,因此这种病例大赛非常有意义,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赛出水平、也希望线上的各位同道都能够收获良多,自此第三季总决赛正式拉开帷幕。
随后,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介绍了本季赛况并宣读了比赛规则,总决赛分为上下半场举行。比赛上半场,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主持。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刘畅医生对于一例脑梗死病人的病因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探寻,缜密清晰的诊断和分析思路为并不常见的烟雾病诊疗提供了良好的示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欧紫琳医生对临床常常容易忽略的卒中后认知障碍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详细分析,着重强调了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的张萱医生对一例血管夹层青年卒中患者在卒中时间窗内溶栓还是血管内治疗的选择,有独到的分析,最终选择血管内治疗,使患者受到了良好的获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王也医生对一位4.5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了新型溶栓药物TNK以后进行桥接治疗,新型溶栓药物的使用结合新型脑细胞保护剂,可能为静脉溶栓提供新的手段和更好的功能结局。下半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柏玉兰医生从一例脑血管介入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失败患者治疗结局反思诊疗历程,分析原因,对临床上这一类病人的处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河南省人民医院蒋玙姝医生分享的一位病例诊断复杂、层峦叠嶂,但是通过严谨的分析,最终拨云见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陈涵丰医生分享了对于一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当面临在继续药物治疗和积极介入手术之间做抉择的时候,经过一系列评估最终选择“主动出击”这一过程中复杂的诊疗心路历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赵佳丽医生分享了一例脑干病变患者反复入院的曲折诊疗过程,虽然迷雾重重,但最终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柳暗花明,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
比赛现场,选手们或娓娓道来,或引经据典,或侃侃而谈,或激情澎拜,专家们的点评诙谐幽默、妙语连珠、观点独到、指点迷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紧张激烈的比赛过后,大会主席曾进胜教授为本次大赛做了简单总结,同时表达了一些个人体会:
1.本次大赛的病例类型包罗万象,包含很多非常见的病例,治疗方面除了常见的内科治疗,本次大赛病例还提供了一些如介入治疗,其中包括TNK的桥接治疗等等一些新的治疗方式;每一位选手的演讲水平、台风表现都非常高水平。
2.对青年医生提出了几点要求:年轻医生要提高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面的基本功,病史采集要细致,体格检查要认真,影像学阅片要准确;青年医生要重视对新技术的掌握,包括新的影像技术和治疗技术;在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与脑血管病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