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北大复旦等52人学术不端被曝光,国家级科研为何屡次造假?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29 自曝   研究生   教授   学术   事件

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事件,引发社会关注。27日下午,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传处获悉,论文抄袭、篡改等审查程序涉密,不方便向公众公开。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零容忍”,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和践行同时,更要出“重拳”,常抓不懈。

通报显示,被通报的52名项目申报者,存在项目申请书抄袭或抄袭剽窃问题的占大多数,有32名之多。此外,还存在伪造论文、篡改研究数据、篡改图片、代投论文、项目申请书抄袭剽窃、委托他人代写项目申请书等问题。

从通报名单看,不少是医学高校学者或一线医生。比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治医师玄一,发表的论文存在图片不当操作、使用混乱等问题,并在项目申请书中存在虚假信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励峰,项目申请书存在抄袭剽窃问题。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彭金咏,发表的论文存在图片使用混乱等问题并在项目申请书中存在虚假信息。 上述被通报处理人员,已受到被追回项目已拨资金、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资格处罚,并给予通报批评等。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初衷是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王鹏指出,学术不端背后的现实原因不容忽视。有些评选职称、晋升提拔的过程,会要求申请人必须有规定内容的科研成果,或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而每年申报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竞争激烈,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伪造论文、篡改研究数据、篡改图片甚至委托第三方公司代写代投论文。

对此现象,除部分科研人员自身问题外,王鹏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评判不端行为过程中,也应结合各科研机构、团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该在注重结项的同时,加强对项目的日常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增加严格的监管机制,能够有效规避各种问题的产生,如科研剽窃、学术造假等。”

邵兴江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当下高等教育和评价体系存在漏洞的表现,“我们继续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人才内涵式发展,才能杜绝这类不端行为在学术界泛滥。不然会对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积极性与成果产出带来负面冲击,扰乱奋发进取、有序竞争的良好氛围。”hRU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宁静自曝是重度抑郁者,人人都称看不出来,称曾立遗嘱
  • 古天乐自曝断食十几年,身材很好,传授健身健美独家秘笈
  • 小S与S妈合体主持节目 自曝和大S小时候很怕妈妈
  • 梁静茹自曝忙到忘报名金曲奖:筹备新专辑太专注
  • 歌手王馨平自曝确诊新冠 张兆辉留言叮嘱安慰
  • 18岁苏翊鸣晒荣誉证书 自曝被评为三好学生
  • 何超莲自曝父亲曾被暗杀3次 上节目保镖随时跟随
  • 比伯面瘫,海莉自曝吓坏 因祸得福感情益加深厚
  • 吴金贵透露刘若钒踝关节扭伤,李金羽自曝球队短板
  • 碧莉自曝科切拉音乐节用替身登台 观众无人发觉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