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知道宝宝为啥哭?教你听懂婴儿的啼哭声
生娃难,养娃更难,养个不哭不闹、聪明乖巧、人见人爱的娃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新手父母都经历过孩子不停啼哭的虐心折磨,然而也有一些“天使宝宝”让新手父母省心不少。为什么有的婴幼儿常常啼哭,有的却比较安静?
啼哭是婴幼儿对来自体内或体外的不良刺激引起不适的一种反应和表现。原因分为两类:与疾病有关或无关。
任何疾病凡能引起婴幼儿不适或疼痛都可导致啼哭,婴幼儿啼哭最为常见的原因有腹痛、口腔痛、头痛等。引起这些疼痛的常见疾病有急腹症、颅内疾患以及中耳炎、外伤等。其中,腹痛常见于婴儿阵发性腹痛、肠道寄生虫病、胃肠道感染及功能障碍、肠套叠、嵌闭疝、各种机械性肠梗阻、腹内脏器穿孔及腹膜炎、泌尿系疾病等。
不同的哭声表达婴幼儿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身体状态和不同的心理诉求。由于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啼哭就是他们表达需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从婴幼儿的啼哭声可以得知他们的不同需求。
哭声尖细,或哭而无泪,或哭而无声,常见于婴幼儿急重险症;
如果婴幼儿在啼哭时还伴有腹胀或吐泻,则多因饮食不当;
此外,婴幼儿如啼哭绵长无力,得乳即止,则多因饥饿;
婴幼儿不会诉说病情,加上身体稚嫩,常常发病急、进展快,一旦误诊,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婴幼儿啼哭不能一哄了之,首先应排除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听懂婴幼儿啼哭时想表达的意思。
婴幼儿啼哭时,要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和体征,注意发病年龄、起病急缓、发生啼哭的时间和周围环境,哭声高低强弱、节律,哭声是否持续或反复,啼哭停止后的表现;要注意婴幼儿啼哭时的神态、体位,体表及各体表孔道有无损伤、异物和炎症现象,囟门有无膨隆,心肺有无异常,细心检查腹部体征,有无嵌顿疝及包块,细心检查神经系统体征,以及衣服被褥是否有异物刺伤皮肤等。总之,应从头到脚对婴幼儿进行全身细心查找检查,如仍不能及时止哭,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此外,还要注意心理护理。有条件的父母尽可能在婴幼儿啼哭时陪伴在身旁,给予婴幼儿抚摸接触,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搂抱、亲吻婴幼儿,消除婴幼儿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心理过程和某些性格特征是在后天生活和教育环境影响下形成的。父母要对婴幼儿施以合理的心理陶冶和教育,不能无原则迁就、溺爱,使之任性胡为,更不能对其漠不关心、弃之不管或管束过严,使其产生畏惧、恐惧或退缩自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