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这个派出所运用“多头调解法”促进邻里和谐
老张和小张是前后屋邻居,两家的地也相邻。本来两家人的关系还算不错,8年前却因为3棵杨树产生了矛盾。小张当时建了蓝莓大棚,认为老张家地里的3棵杨树影响蓝莓生长,就提出购买下来砍掉。可老张的这3棵杨树已经种了十几年,她不舍得砍掉。双方因此产生了矛盾,时常为了一些琐事争吵,有时候冲突激烈,双方还报过警。
宝山派出所在近期开展的矛盾纠纷大排查中,发现了这一遗留矛盾。所长张莉了解到两家的纠纷后,主动上门调解。可两家人积怨较深,谁都不想让步。张莉和民警轮番上阵,从邻里情入手,劝他们放下成见,冰释前嫌。张莉发现小张较为年轻,不仅自己建了蓝莓大棚,还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张莉劝说年长的老张多关心支持年轻人创业,经过多次登门劝说,两家人的关系慢慢缓和,张莉见时机成熟,就提出给他们说和。小张先是主动到老张家登门道歉,老张也同意把树卖掉。不久前,两家人达成了购树协议,8年前的纠纷得到彻底化解,他们又成了好邻居。
类似这样累积多年的纠纷,宝山派出所已经化解了多起。民警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他们把这种坐到村民炕头拉呱,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的调解方法,戏称“多头调解法”。“话糙理不糙,在农村这种方法就是管用,和老百姓就得拉实在呱,讲大道理没有用。”宝山派出所民警严振恺说。
矛盾纠纷虽小,但影响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体现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治理的水平。随着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的化解,宝山派出所辖区的社会治安趋于稳定。要确保持续稳定,就要把工作做在前头。宝山派出所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解决上下功夫,无论日常走访检查,还是接处警,民警都非常注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今年9月,民警到吕家村走访时,一名村民抱怨自家田地被施工队的车轧坏了。当时,村里在修桥,施工队的车辆从他家的田地里经过。村民多次找村里,村里说找施工队,施工队又让找村里。桥都快修好了,施工队眼看着就要撤走,这名村民不知道田地被损毁的事到底找谁处理,准备到镇政府去反映。民警立即联系村委,又找来施工队的负责人,将问题责任讲清楚后,施工队把村民的田地恢复原状,并给予村民适当的补偿。
政府、司法所等部门,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加入调解队伍,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派出所还建立了回访机制,对于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民警隔一段时间回访当事人,确保化解彻底,不留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