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清末顶尖高手李瑞东,他是通过怎样的奇遇,让武功达到化境的?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1-17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这首《侠客行》道出了古代武林高手的武艺高强,同时也能够看到侠客们做好事不留名的一身正气。也许看多了武侠小说,一提到武林高手脑海里就会出现飞檐走壁、百步穿杨、深不可测的侠士风范,但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古代的武林高手都是通过无数次的实战训练出来的。

小说是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正的武林高手要有较高的武功天赋,同时还要有顽强的意志与艰苦的训练,清末民初时也曾涌现过很多的武林高手,众所周知的苏乞儿、黄飞鸿等就是那个时期的武林高手,其中还有一位名叫李瑞东的人,他也是清末的顶尖高手,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样的奇遇才让武功达到化境的地步呢?

山西在古代属于富庶之地,清朝时期最为出名的晋商就是来自于这里,到了晚清时期,晋商虽然末落,但并不影响这里商户们的生存。李家的祖上精通医术,后来迁居此时开了一家药铺,取名为“济生堂”,经过数代的用心经营,在当地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名门大户,被誉为“草药李家”之美名。

李瑞东就出生在这样富足的家境之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5岁开始启蒙读书,只是他在读书方面的兴趣不大,反而对看家护院的拳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拳师在练武时,他就在旁边有模有样地学,拳师也不吝啬自己的武艺,用心传授李瑞东这个小主子武艺。

李瑞东的父亲原本以为儿子就是随便玩玩,未成想李瑞东天资聪颖,在武学上有着极高的天赋,父亲见状忙花钱高价聘请“大刀孙”开蒙武学,在此期间李瑞东逐渐学会了一些拳术和兵器的使用。李瑞东并不像富家子弟那样矫情,师父所传授武艺他都会用心去揣摩、练习,起早贪黑,恨不得吃饭都在扎马步,久而久之他在武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李瑞东一天在练习武艺时,听闻家中来了客人,据说这位客人是端王府中的大总管,与父亲是故交,细打听才知道这位大总管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兰亭,师从太极掌门人杨露禅,后又学过八卦掌,他的武功重在内功修练,在当时已经是罕见的武林高手。

有了故交的这一层关系,再加上李瑞东对武功痴迷,一心要和王兰亭过几招,王兰亭笑而拒绝,彰显武林高手的大师风范。后来李家给王兰亭接风,举办了一场丰盛的宴席,酒桌上都是武林中人,喝得酣畅淋漓,趁着酒兴便与李瑞东过了几招,王兰亭轻松赢了李瑞东,李瑞东深知这是难得的求学机会,直接跪倒便要拜王兰亭为师。

王兰亭与李瑞东是平辈,无法收他为徒,后来看到李瑞东一心向学,又顾及与李家是故交的面子,只好想出了“代师收徒”的办法,与李瑞东成为了师兄弟传授他武艺。后来为了方便教学,李瑞东跟着王兰亭来到了端王府,他一边帮着端王府打理庄园,一边向王兰亭学习武艺,王兰亭的武功重在内功修练,在王兰亭的传授下,李瑞东的武功更上一层楼。

端王府位在京城,这里本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再加上王兰亭的名气,很多武林高手都会往来于此,找王兰亭切磋武艺,在这里李瑞东见了世面。一次有位少林高僧非常不服气王兰亭,便找他切磋武艺,王兰亭“盛情难却”就与少林高僧过了几招,结果少林高僧发现自己不是对手,便想用轻功占了上风,未成想王兰亭本身就是擅长内功修为,高僧输得心服口服。

高僧想拜王兰亭为师,王兰亭认为这样会辱没了少林,就提出结为兄弟,二人互相传授自己的绝技,王兰亭会了少林武功,高僧学会了太极拳法,而这里面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李瑞东,白白的又学会了一门武艺。

李瑞东深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一直苦恼钻研武学,而王兰亭也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武功,还有他所结识的朋友都告诉给李瑞东,李瑞东每天和这些高手打交道,他虚心请教,集众人之所长,练就了一身好高超武艺。王兰亭归隐后,李瑞东继续留在端王府担任拳师,可以说没有王兰亭就没有后来的李瑞东,他与王兰亭的结识算是其中的一个奇遇。

慈禧六十大寿时,端王在进宫时带上了李瑞东,酒兴正酣时他让李瑞东给慈禧太后献艺,他出神入化的武功深得慈禧的喜爱,便把他留在了身边做二等侍卫,李瑞东从一个王府拳师直接升任为四品官员,并担任大内侍卫的武术教头。大内侍卫也是人才济济,肯定不服他这个空降的教头,纷纷找他赐教,当李瑞东完胜这些大内侍卫时,他在宫中也站稳了脚跟。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