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肩负使命与重托,奔赴渝中各地,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是他们,用逆风疾行的身影,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展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他们,是被群众亲切称为“大白”和“小蓝”的医务人员,是用默默坚守筑牢健康屏障的“守门人”。
“放轻松,马上就好。”“好了,请戴好口罩。”在南纪门文化街130号,全副武装的叶婉姝上门为混阳人员进行核酸采样,而这样的话,她每天要说上百次。
叶婉姝是南纪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近段时间,她和同事们主要负责上门为混阳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叶婉姝主动要求加班坚守,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呼,忙完啦!”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时间已然来到凌晨2点,叶婉姝终于完成采样工作,长舒了一口气。当她脱下手套时,手心手背全是汗水,手套指尖的位置已经微微泛黄。“我得赶快休整一下,就怕等会儿还有事,加油吧!”笑着说罢,她抹了抹脸上的汗水。
叶婉姝用逆行身影守护群众生命健康,这仅仅是渝中区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扎根防疫一线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中心城区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社会面隐匿传播风险持续增加,疫情防控处于最吃劲、最紧要、最关键的时期。渝中区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昼夜兼程、争分夺秒,在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疫情防控一线协同作战,24小时高效运转,以勇毅果敢和责任担当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连日来,重庆牙科医院标本转运组主要负责渝中区隔离酒店采集标本的转运工作,他们与时间赛跑,确保核酸标本及时送达检测点进行检测,跑出了疫情防控“加速度”,也为第一时间出具核酸检测报告创造了条件。
加样、提取、点样……凌晨时分,渝中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检验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开展检测工作,进行着环环相扣且繁琐复杂的操作。目前,中心18名检验技术人员全天24小时开展新冠病毒样本接收和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及时发现风险并科学规范进行处置。
核酸检测是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一份“阴性”核酸检测报告,是市民维持正常生活的“定心丸”。
为第一时间出具准确的核酸检测报告,渝中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连轴转,专业技术人员分成三组,实行三班倒,承担了辖区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任务。他们用专业技术持续坚守在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我们都希望用专业技能,为疫情防控工作献一份力。”中心副主任技师周莹冰说。
除了渝中区疾控中心,同样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PCR实验室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本轮本土疫情发生以来,每天清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检验科科长胡锐总是最早进入实验室的那个人。由于每天持续高强度的检测工作,胡锐的免疫力下降,导致脸颊处长出了疱疹。对此,她却无暇顾及,“现在可不是爱美的时候,还有艰巨的任务等着我呢。”胡锐说。
面对采集来的大量标本,医院检验科14人实行两班倒,保障PCR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运转。而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让好几人的肩膀、双手都贴上了膏药。
正是有了这群可爱的“幕后英雄”,标本转运、核酸检测速度才能快些、再快些,为科学抗疫提供最及时、最真实、最有效的支撑。
除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大白”“小蓝”,在重庆牙科医院,也有这样一群“大白”,他们坚守本职岗位,用心用情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根据统一安排,重庆牙科医院口腔急诊正常接诊,这就意味着要有医务人员留在医院值守。通知下达后,为能随时参与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院除外出参与疫情防控人员,在岗人员主动24小时值守在院。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安顿好了家中的老人、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口腔科在医疗行业中无疑属于最高危的科室之一,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所有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从“白衣”变身为“大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全力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正是有了一群又一群“大白”“小蓝”,用自己的舍弃,换来了更多家庭的健康;用敬业与奉献,彰显了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