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新生家长贴墙偷偷观察?开学第一天应该做什么?小学新生不想上学怎么办?
对于家长来说,都希望孩子能乖乖上学,不要在学校闹事。虽然很多家长出门前都会在学校里一句一句教孩子听话,但大多数家长还是不放心,所以就出现了大一新生开学第一天家长贴墙偷偷观察的场景。开学第一天他们应该做什么?小学新生不想上学怎么办?我们来看看吧!
开学第一天新生家长贴墙暗中观察
8月31日,四川成都一所小学开学。家长把孩子送到校园后,就竖起墙来“偷偷观察”。9月1日,全国多地迎来开学日,幼儿园和中小学生陆续返校。
小学开学第一天,家长应该怎么做
1、熟悉学校安排
这个熟悉的内容包括:熟悉课程安排,上课时间,如果有校车接送,知道接送时间,留下班主任的电话和微信。
2.支票
开学时,孩子们丧失了自己的心,书本、笔等学习用品不会被自觉检查;因此,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父母应该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什么。照顾孩子就是让他养成一个好习惯,过一段时间,让孩子审视自己。
3.其他父母的电话号码
除了通过老师了解孩子,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同学的家长。留下和孩子相处愉快的同学家长的联系方式,以便日后交流学校信息和孩子的学习情况。
4.陪孩子写作业
对于主动性差的孩子,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作业,但不能看着孩子做作业。家长边看书边给孩子写作业,写完之后再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在此期间,应注意两点:
a、如果发现错误,把问题写在另一张纸上,让孩子再做一遍,如果他能做,就把作业改正在笔记本上。
b、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长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让孩子修改。
在整个过程中,不管孩子犯错的原因是什么,家长都不应该吼叫,必须先冷静下来,孩子才能听进去。
5.优雅
上学放学,教孩子遇到同学老师主动打招呼。早上出门的时候,跟家人打个招呼,“妈妈/爸爸,我去上学了。”下课回到家也要打个招呼,“妈妈/爸爸,我回来了。”。培养有礼貌的孩子从小事做起。
6.连衣裙
孩子穿什么代表他的精神。你不必穿得太好,但你不能穿不整洁的衣服。最重要的是整洁干净。你给同学和老师的印象是他真的很有活力。有很多学生会从衣服上形成一种比较的风格。父母至少要保证孩子没有这样的想法。
7.交通规则
送孩子上学时,告诉孩子靠右走,过马路时注意两边车辆,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路上打架、随意奔跑、戴耳机等。为了以后,如果你不接送孩子,他们可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回家。
8.不要拖
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后,家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该讲的东西要在家里讲,不能在学校门口讲。很多孩子之所以拖拖拉拉,是因为家长要么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不走;要么给孩子讲事情,导致孩子迟迟不进教室。
9.信守对孩子的承诺
你答应过你的孩子,如果你今天去接他,让他下车,你就应该去做。即使你暂时不做什么,你也应该在孩子回家后向他道歉。孩子的诚实是由父母教导的。如果你没有诚实,孩子就不会有诚实。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轻易答应。如果你答应了,你就必须去做。
10.了解学校的公安系统
不要以为学校有保安和老师,孩子的安全就有保障,这是不对的。每一
看看家里有没有书柜。不读书就不要抱怨孩子以后不读书。你是孩子们的榜样。如果有书柜,看看哪些适合孩子,把不适合的书收起来,及时更新新书,更新孩子的知识库。
12.帮助孩子选择朋友
俗话说,圈子决定等级。除了好老师,孩子也需要乐于助人的朋友一起进步,所以选择朋友很重要。当然,你不能控制孩子的朋友,及时关注趋势;如果你发现孩子的朋友不是很好,问问孩子你觉得朋友身上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在孩子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好朋友和坏朋友,这比你的强迫效果好得多。
13.不要给老师送礼物
老师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团队,家长不应该把自己异化成杂乱的想法。比如你不给老师送礼,他就不会对我的孩子好;其他家长肯定送礼物了,但他们没有,这似乎“不明智”。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可爱平等的,不戴有色眼镜。如果有一个喜欢收礼物的老师,他不可能教好学生。你会选择他吗?诚实的老师,你给别人礼物是对他的侮辱。
14.如果家里有困难,提前告诉老师
如果家里有困难,经济条件不好或者单亲家庭,及时告诉老师,这样老师会照顾到孩子的心理,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此外,老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总是守口如瓶。
15、不要“突袭”孩子
学校是孩子另一个空间,不要随意去打扰。不要担心孩子过得不好,更不要以监督的名义,突袭教室,看孩子在干什么,这会让孩子分心,甚至让孩子反感。有事跟老师沟通就好了。
小学新生不想去上学,怎么办呢?
又是一年开学季,这周是小学开学的第一周。早晨去送儿子上学的时候,看到很多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背着新书包,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走进校门,感觉特别的美好,让我想到了自己第一次送儿子去上学的情景,那时候儿子也是非常的高兴和兴奋,觉得终于可以上小学了,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
可是也会看到一些新生到了校门口,拉着父母的手不肯进入学校,很多父母只能在学校门口耐心的鼓励教育孩子,也有一些父母用物质奖励的方法鼓励孩子去上学,也有一些家长会严厉地训斥孩子,总之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家长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为什么相同年龄的孩子,有一些对于上学充满了渴望、激动、兴奋,而有一些孩子却不愿意去上学?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没要和孩子提前沟通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去学校学习,而是通过哄骗和强制的方式,让孩子接受上学这件事。
孩子本来就不愿意离开父母,离开自己温暖的小窝,因为孩子也不傻,知道上学就意味着要接受老师的管理,不能再像家里那样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也从哥哥姐姐们那里知道学习的辛苦,每天要写很多作业,要考试,考的成绩不好,还会被父母打骂。这些种种地问题或者困难,让孩子对于上学望而却步,甚至和父母哭闹,用各种方法抵制上学。
那么这样的现象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敏感的时期,让孩子消除心理上面的恐惧?结合我儿子的情况,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我儿子上学的时候,我提前不断的给他讲为什么要学习,让他明白人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去学校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长大,才能学到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上学之前,我就会让儿子独立地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过程当中我会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一些学习的重要性,比如自己去买东西,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算数,那么你就无法自己去买东西,甚至别人骗了你,你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讲,去学校上学会遇到哪些困难,比如要遵守老师和学校的规矩,上课的时候不能随便说话,扰乱课堂纪律,要尊重老师的工作;考试会让你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同时也可能会让你感受到挫折和失败,但是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学习当中去克服的,因为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你才能够真正地学会知识,才能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我还会给孩子讲很多自己小时候上小学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比如你会交到很多的朋友,你会有找到趣味相投的知己朋友,你可以把自己的很多的故事、感兴趣的事儿,游戏的心得和同学们交流,通过这些让孩子对学校的生活充满憧憬,让孩子能够更加容易接受上学这件事情,同时再教给孩子一些如何与同学沟通和相处的方法,让孩子对上学这件事更有信心。
现在,不让我儿子去上学,他自己都不同意,上学才有意思,呆在家里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