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59例?厦门12例确诊:1人为医院外包人员 ?
确诊病例11:郑某某,男,34岁,现住厦门市同安区乌涂社区。郑某某为确诊病例吴某某的密切接触者,二人系同一车间工友。9月13日,经厦门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呈阳性,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专家会诊为确诊病例(轻型)。
确诊病例12:蔡某某,男,48岁,为外包服务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为门诊物流转运。蔡某独居在思明区盐溪街,无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近期核酸检测时间:9月9日、9月5日、9月3日,结果均为阴性。
卫健委专家组称福建疫情“严峻复杂”,多个团队预测疫情将在国庆前后得到控制
国家卫健委13日早间发布的公告显示,12日,福建共确诊22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其中莆田15例、泉州6例,另外1例是在厦门检出的由莆田“外溢”的确诊病例。据媒体13日报道,国家卫健委赴莆田工作组对本次福建疫情“严峻复杂,有外溢风险”的最新研判引发高度关注。那这轮疫情的规模可能会有多大,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前能否有效控制呢?
林某杰是不是疫情源头
13日晚,莆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9月13日20时,莆田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9例,其中确诊病例58例(普通型21人,轻型37人),无症状感染者21例。
国家卫健委工作组11日晚到达莆田便连夜展开工作。据媒体13日报道,工作组认为,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枫亭镇已形成两个疫情集中传播点,最早发现病例的套头小学和镇内协胜鞋厂,都是人员密集场所;另外,让人担忧的是此次疫情首先在学校发生,且低年龄儿童感染较多。
去年5月开始,国内断断续续发生了几十起散发疫情,而时值中秋国庆双节前夕,福建突然出现一场疫情,让人措手不及。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本次疫情的罪魁祸首初步判断仍然是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疑似源头系由新加坡入境的林某杰,历经9次核酸检测为阴性、21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观察、入境38天后才被确诊。德尔塔毒株载量大,发病时间短,但林某杰何以在被检出之前拥有了一个超长潜伏期,目前并没有定论。不过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13日向《环球时报》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思路。他认为,林某杰也存在隔离结束居家观察过程中,某种情况下被感染的可能性。杨占秋表示,“个例太少见,不能断定他就是超长潜伏期。”采访中,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持相同看法,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超长潜伏期非常稀少,也有可能林某杰是在隔离或者结束隔离后感染的,因此难以断定林某杰属于此类情况。
对于林某杰9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杨占秋认为,不排除这批次针对德尔塔变异株检测试剂未能有效检测出病毒的可能,因此检测试剂应及时升级。
凸显低龄儿童注射疫苗必要
国家卫健委工作组专家指出福建疫情的另一个特点是此次疫情首先在学校发生,低龄儿童比较多。有关媒体根据流调信息梳理后发现,至少有18名小学生感染病毒,指向疫情或已在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该小学隐匿传播了10天。而这些未年满12岁的学生均未注射疫苗。
莆田教育局9月11日下达通知,要求各学校加大12-14周岁学生第二剂疫苗接种工作力度,提高接种覆盖率。莆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下一步会继续扩大疫苗接种人群,逐渐覆盖12岁以下人群。但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一计划没有明确时间表。
杨占秋认为,虽然儿童新冠肺炎发病率低,但仍然是易感人群,加上他们在学校这一环境中聚集性明显,更应重视相互传播的危险。即使儿童感染新冠病毒,重症率比年长者肯定会少。莆田疫情的经验仍然提示应该尽快给儿童注射疫苗。杨占秋表示,中国灭活疫苗已非常成熟,家长不必担心副作用。金冬雁表示:“现在国家应该考虑给3-12岁的小孩子接种疫苗了。”
外溢风险值得关注
另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是福建疫情的外溢风险,也是国家卫健委工作组专家所着重指出的。在疫情第三天,厦门就发现了一例莆田输出的病例。本次福建疫情已形成了学校和制鞋厂两个人员密集的传播点。除学校外,协胜鞋厂人员流动性似乎更为复杂。工商信息显示,该鞋厂成立于2008年,员工人数为50-99人。8名员工感染,目前工厂已停工,所有员工均在酒店隔离。作为世界鞋都,莆田全市鞋企超4000家、从业人员超50万人。据报道,仙游县乃至整个莆田市,大部分鞋业工厂均已停产。同时,跨省传播的风险也存在,根据央视记者的采访,从8月26日到9月10日,从莆田出省的人数初步计算在3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