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有望递补男子4x100米铜牌?英国短跑选手兴奋剂 ?
兴奋剂的牺牲者是丹麦自行车运动员鲁德詹森。1960年罗马奥运会,100公里自行车计时赛上服用了过量苯丙胺和酒精混合剂的詹森在赛中突然猝死,这是奥运会历史上因服用兴奋剂而猝死在赛场上的第一个案例。1967年奥运同牌选手英国自行车运动员辛普森死于往返自行车比赛途中,此时衣服口袋中还有未吃完的苯丙。兴奋剂第一次大发展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兴奋剂立即成了军方的宝贝,因为它可以让人忘记疲惫,持续兴奋。
二战期间二战期间仅英国就向士兵提供了7200万兴奋剂。第二次大发展出现在冷战期间,1954年越南举办了一场举重比赛,由于恰逢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竞争,体育则是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之一。
当体育不仅与个人荣誉,而且和国家利益乃至意识形态挂钩时,兴奋剂的发展几乎就难以避免,短期内迅速增大肌肉量的药物,便是在这个时期问世,真正让人们认识到兴奋剂的是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男子飞人大战中,加拿大人约翰逊一举击败了卡尔留伊斯,并大幅提高了世界纪录,不过他的金牌仅仅在脖子上挂了数小时,随后就被宣布查出了禁药康丽龙,这也是一种合成类药物。
美国著名女子短跑运动员花蝴蝶乔英娜在女子100米比赛中跑出了10秒54的夺冠成绩,这个成绩到现在依旧是奥运会记录。伦敦奥运会在塑胶高坛里跑道,高科技跑鞋,捡风阻运动衣的加持下,牙买加女飞人弗雷泽的最佳记录也不过10秒75。1998年乔伊娜在睡梦中逝世,只有38岁,无数人怀疑是过量服用兴奋剂,夺走了他的生命。
人类对于反兴奋剂的检测,始于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瑞典现代5项选手李连沃尔成为奥运史上兴奋剂为近的第一人,但是他服用的违禁品只是过量的酒精是那届,奥运会特别干净吗?并不是,只是那时的反性分析手段实在太落后,先分析可以简单粗暴的分为5类,第一类可以概括为不会类,其实就是中枢神经性,咖啡因、可卡因、麻黄素之类,前面提到的耐力跑服用的鸦片片也属于这类型分级,这种兴奋剂是最先能被检测出来的。第二类可以概括为特有劲就是类固醇,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睾酮,吃了之后肌肉力量明显增加,骨骼变得粗壮,女性特征渐渐消失,在中国俗称大力。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当年号称一直服用中华边境的马亚军,直到2000年西尼奥运会之前,类固醇药物也很难被监测出来,第三类就比较高级了,称为EPO是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原来用于治疗贫血,运动员吃了之后供氧能力增加,耐力等各方面能力可以提高,这类性分析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根本无法检测。第4类是各种杂类,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朝鲜男子射击选手金正书获得了男子10米7枪铜牌和50米手枪银牌,但赛后被剥夺了奖牌,因为它被查出服用了一种特殊的显性剂,被称为心得安的镇定剂。
第5类是最新的高科技被称为基因兴奋剂,通过改造人体基因,在增强运动员的各项能力,现在的所有监测手段都无能为力。查得出的是兴奋剂,查不出的就是高科技,即使到了今天兴奋剂的检查技术依然跑在兴奋剂的后面,早在上世纪90年代,EPO就被列入了禁药名单。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人们都无法检测这种兴奋剂利益诱惑之下,少数运动员和生物医学科技人员作为老鼠参与进了这场猫鼠游戏。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加拿大反滥用药物组织主席鲍伯格德曼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它能使你们在5年之内在所有的比赛中战无不胜,但是你们吃了这种药5年之后就会死,你愿意吃吗?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了198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运动员,有103名运动员的回答是我愿意吃,获得奖牌,获得冠军备受关注,名利与地位接踵而至。据统计资料显示,收入最高的20位奥运会运动员,2011年的收入是4.48亿美元,这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投资的10倍之多,只要体育依旧与荣耀金钱相连,这场猫鼠斗争的游戏就不会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