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高考3+1+2科目最佳搭配?新高考3+1+2最聪明组合?高中选课3+1+2最佳方案 ?

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除了考试方面的变化,在学生评价和高校招生录取方面,“新高考”也有不小的变化。首先,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学生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从2024年起,高考招生将按照物理科目类、历史科目类,分开计划、分开划线,考生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以平行志愿方式投档。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形势发生了变化,大家就必须要有应对之策。作为2021年入学的安徽地区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高一学生,要抓住2个核心,从容面对。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核心1:把数学和语文2门学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数学和语文是分值最多的三门学科之二,它们学习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每位高中生都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这两门学科。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数学和语文学科性质特殊、学习难度高,语文需要很长时间的阅读积累;数学则需要有“一步一步脚印走出来的扎实功底”,这两门学科的成绩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相比之下,生物、地理等学科,学制时间不长,短期突击一下,完全能抓得起来。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再者,由于文理不分科了,竞争对手变得多元化了,语文和数学的重要性也提升了。以前在文科班,成绩中等的学生,大多数学不太好;在理科班,成绩中等的学生,大多语文一般般,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相互比,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相互比,大家还感受不到数学和语文的重要性,而现在是“自主选科”,只有语文和数学都非常强的学生,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近几年,语文和数学的高考试题难度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它们渐渐成为了高考中最大的拉分学科,不好好学,基本就代表没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核心2:选科参考个人兴趣,但老师和学校的建议更重要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新高考”打破了文理限制,自由度上升了,很多高中生觉得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高考科目了。不错,大家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考试科目,可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在高考中拿到高分,要实现这个目标,选科的时候就不能太任性,要听听老师的建议,更要重视学校的安排。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老师是旁观者,他(她)的建议更客观,也更具有操作性;而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提出的一些建议,则非常具有针对性。像有些高中,地理学科整体实力很强,教学水平一直位于地区前列,学校建议学生选修地理学科合情合理,毕竟“新高考”地理学科是按等级赋分,比较容易拿高分。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另外,在实施“新高考”的过程中,当某科目选考人数偏低时,会启动最低保障机制,以规避科目选考失衡。鉴于此,若我们乱选课,很有可能会遇到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听听长期研究高考的老师和学校的意见。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话说回来,高考不分文理科,不代表学科没有文理之分,更不代表学生群体中的文理分科思维马上就消失,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来适应。不过这个时间一定不能长,越快找到感觉越好。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高三学生要如何备战高考?备考四大方法送给你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1、补状态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高三备考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在学习状态,那么付出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是徒劳无功的。学生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不是已经调整好自己备考冲刺状态,是不是已经可以主动并持之以恒的进行复习学习。除此以外,好的学习状态还表现在学习的专注度上。每个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都会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这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专注度。是否高效地利用了投入的学习时间。很多学生看似是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往往不够集中,会分心走神,为了高考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生要尽量不去关注游戏,交友这些与高考无关的事情,让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在备考的学习复习中。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2、补知识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高三学生到了这个时间段,要充分利用好寒假这个时间段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自己对知识体系掌握的是否完整,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完整性是否完善,找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有计划有目标的去复习。除此以外还要利用自己的错题本,针对自己易错的相关题型重点进行强化练习,不但要会,还要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加深。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3、补能力8xd拜客生活常识网

高考不仅仅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假期要思考自己的运算技能,写作技能,实践技能等。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就要加强哪一方面的训练,完善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